岁月 |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2021-09-28 11:54:42   浔阳晚报
浏览量 30125

在我童年的时候,常常听到大人们说这样一句顺口溜: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说以后可能会过上这样的日子。

我的家乡是一个贫穷闭塞的小村庄,那时候,人们大多住的是土坯房,甚至还有条件不好的,住的还是茅屋;晚上家家点的是油灯,至于楼房和电灯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根本就没见过,而电话是个什么物件,更是闻所未闻。所以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是天方夜谭,是在做白日梦!有的人则半信半疑:真的会有这样好的日子吗?也有人对此充满了憧憬:既然到处都流传,那么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吧?或许我们农村人以后真的也能过上这神仙日子呢!

那时候,我们家因为人口多,劳力少,生产队分的指标粮食总是不够,只得去预支,到年终决分的时候,工分不够抵扣预支的粮食,于是就成了超支户。这个“超支户”的帽子我们家戴了很多年。那时每年过年前队里都要开决分会,那是很多人都很期待的事。可是每次开完以后,总是只有少数人家可以进钱,有进几元钱的,也有十几元的,二三十元的那就相当可观了,会吸引许多羡慕的目光。而我们家,母亲每次开完会回来都是这样一句话:今年又超支了!言语之中难掩失落和焦虑之情,而和我们家一样的这种超支户也大有人在。就这样的生活,有一个小窝就不错了,谁能把它和“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联系起来呢?母亲对此说也是满腹狐疑。

这是我记忆中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土地承包制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我的家乡也一样实行了土地承包到户。在党的好政策引领下,人们甩开膀子大干,鼓足干劲,不甘落后。田间地头,他们常常披星挥镰,戴月荷锄,干劲十足。丰收的季节,金色的稻海翻滚着喜悦的浪花,雪白的棉花露出耀眼的光芒;菜园里,瓜果飘香;牲口圈里,鸡鸭欢叫,猪肥牛壮……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快,很多人家就摘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我家也终于摘掉了多年的“超支户”这顶帽子,不仅还掉了以前的超支款,存折上还小有积蓄了。不久,家里就拆了旧房子,重新建造起了一栋砖瓦房。有的人家已经开始建造楼房了。高压电也接通了,但是由于当时的电供应不足,常常停电,经常是晚上正需要用电时却停了,往往要到深夜才来电。所以当时就有打油诗:电走鸡上椆(天色刚暗鸡进笼之时就停),电来照枕头(深夜人已入睡才送电来)。月月交电费,家家打煤油。人们虽然嘴上说着戏谑之言,但内心还是带着欣喜的,因为毕竟总是有希望存在的,只要有耐心,光明就不远,所以,有总比没有强!而且,这种状况在后来也慢慢得到改善。彼时,电风扇、收录机、电视机等电器也陆续走进了乡村人家。炎炎夏日,人们可以安然享受到电风扇输送的凉风,而不用再手摇蒲扇了。从一块小小的四方形荧屏中,人们如醉如痴地欣赏着风靡一时的《霍元甲》《上海滩》等电视剧,惊讶于生活的变化如此之大。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电话开始走进了乡村。一根细长的线,竟然能传递千里之外的声音,这是多么神奇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种让人不敢想象的生活就这样真切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时至今日,家乡的变化更是一日千里,今非昔比。家家户户都住着漂亮的楼房,房子装修堪称豪华。水泥地面铺上了光亮如镜的瓷砖,墙面刷的乳胶漆亮白如雪,一尘不染。自来水通到了农村,沿袭了千年的旱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洁卫生的冲水式卫生间。水电供给充足,晚上再也不会限电了,不仅家里亮如白昼,就是外面,也装上了路灯,和城里一样灯火通明。曾经昏灯如豆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高端科技日新月异。大哥大、摩托罗拉、诺基亚等通讯工具,纷纷闪亮登场,使得曾经风光无限的有线电话黯然失色。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更是让这当年的翘楚成为昨日黄花。社会的发展之快真是令人难以想象,不可思议。难怪好多人说,这样的生活睡着了都能笑醒,更有老人说,这样的生活得多活几年呀,因为这世界太有看头了!每每听到这些,我总是想起我的母亲和我逝去的亲人,还有那些说过“电灯电话,楼上楼下”的乡亲们,要是他们都能活到现在,看到这一切,该有多好!(姜凤儿)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雪倩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