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丨防治脑卒中,这些常识要知道

2021-11-09 12:13:42   
浏览量 29291

脑卒中,作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亦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那么脑卒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该如何尽早的识别与救治?

  识别

  牢记“BE FAST”口诀

  脑卒中俗称“中风”,通常分为脑梗死和脑出血两类疾病,脑梗死是因脑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血坏死,脑出血即血管破裂出血,其中也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不过这两类疾病在临床表现上十分相似,需要通过临床和影像进行判断。

  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用“BE FAST”记住该病的警示症状。“B”代表Balance即平衡,身体协调能力突然丧失,走路摇摆不稳,不能走直线;“E”代表Eyes指眼睛,视力的突然变化,视物困难;“F”代表Face是指面部,面部两侧不对称、口角歪斜;“A”代表 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抓东西不稳或麻木感;“S”代表Speech是指语言,一种是说话困难,一种是听不懂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代表 Time是指时间,必须争分夺秒送往医院,不要存在侥幸心理等待症状自行消失,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脑卒中的抢救,最重要的是抓好“黄金时间”,目前该疾病的救治黄金时间窗已经从过去的3小时延长至4.5小时,时间窗内通过溶栓或动脉取栓,可以更大程度减缓脑细胞的坏死,避免悲剧的发生,发病后应争分夺秒尽快送往医院,“时间就是大脑”。

  预防

  控制高危因素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是名副其实的“狠角色”,但同时它也是一种可防可控的疾病,因此注重早期预防十分重要。

  事实上,脑卒中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背后一定存在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体重过重、心脏病如房颤、心梗、心脏卵圆孔未闭以及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都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脑卒中近些年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临床上40岁左右的患者并不鲜见,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

  由于每个人的危险因素都不尽相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便可极大地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常规的危险因素之外,睡眠障碍譬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同样也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临床研究发现,睡眠障碍既可以造成脑卒中发生比例的增高,也是脑卒中发生后的一个常见症状,同时也是治疗的一个方向,因此同样需要引起大家的足够关注,尤其是老年人的睡眠问题。

  康复

  别忽视患者心理疏导

  脑卒中发生后,不少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身体功能障碍,因此在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非常重要,通常会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言语的治疗、认知功能的训练、吞咽训练以及心理治疗等方面。

  不过在恢复期的患者中,往往会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些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会出现肢体疼痛的情况,尤其在康复训练的初期会感觉很难受,部分患者会选择放弃。事实上,康复训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鼓足信心坚持下去,才可以尽快恢复身体状态,否则可能会丧失康复的契机。还有一些患者由于心急,进行不科学的过度康复训练,不遵循专业的指导自己盲目过度训练,反倒会对肢体的恢复造成伤害,例如出现胳膊伸不直、走路一瘸一拐的结果。

  此外脑梗塞的发生,可能会影响到跟情绪相关的部位,相关脑组织受到损害,也会引起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抑郁症发生。另外老年群体本身就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罹患脑卒中后也会加重抑郁的程度。因此,作为家属要尤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应给予心理疏导,必要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否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患者的锻炼恢复。

  事实上,尽管脑卒中“猛如虎”,却并不是疑难杂症,科学的预防与规范的治疗便可以有效应对,远离脑卒中带来的危害。

  (据《北京晚报》消息)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张江艳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