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 | 丁家弄 潘家弄

2021-12-07 09:03:17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9444

丁家弄 潘家弄

□ 郑德胜

南方叫“弄”,北方叫“胡同”,因其不通称“死胡同”,南方则称“走不通的长弄堂”。

我的故乡绍兴县柯桥古镇,以前有一条特殊的长弄堂叫“丁家弄”,前段40米后拐弯处接“潘家弄”,形成前后两弄,各弄内又另有台门,每个台门内住3-5家兼有小园子,房屋都是平房或二层砖木楼房,小青瓦、白灰墙,底层潮湿,进门口都有30厘米长的条石挡雨水作为门槛,房屋简陋,住的都是普通百姓和穷苦人家。相传“弄”的最早祖先是“丁”“潘”两大家族。丁家弄在前,接街道:沿运河南岸从大桥头至长生桥头,称为“东官塘上岸”,丁家在弄口开有“鸡鸭鹅行”及房屋,承前40米弄,后接潘家弄都是住户。抗日战争年代,我就出生在潘家弄,幼儿和青少年时期都在这个弄里度过。1954年中学毕业后,我参加铁路肖甬线建设,以后转战祖国各地,但每年都回故乡一两趟。每月给父母寄钱和书信,信封上熟练地写着:“东官塘上岸丁家弄、潘家弄3号”,两弄必须同写,才不会误投。直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当地政府改造老屋全部拆除,从此再没有“丁家弄、潘家弄”了,但旧时的记忆非常深刻。略举两例,回味无穷。

(一)长长的“丁家弄、潘家弄”几十家居民,20世纪50年代小镇还无电、无自来水,居民饮用水全取自运河水。河水只有清晨较干净,每家每户必须趁早赶去提水,中、晚饭淘米、洗菜、洗衣服、杂物,甚至洗马桶都要经前段40米长的丁家弄过街到河边约10米,此时的弄堂人群川流不息,加上外出办事、购物、做生意、上班、孩子上学等,更加热闹非凡。每到无月光的夜晚,走进一米多宽的丁家弄,一片漆黑,必须不断发出咳嗽声或吹口哨壮胆,不是怕鬼而是怕人迎面相撞。提灯笼、打手电毕竟是少数,有的怕麻烦。而拐弯处一块石板(全是石板路)因潲水、雨水的侵蚀形成空隙,行人踩在上面就发出“咯、叮”声,特别是清静的夜间,一些搓麻将、 听说书、看戏文等的夜归人,踩踏此石发出的“咯、叮”声更加清晰,我家住潘家弄3号门内听得很清楚,甚至能数出有多少人经过,时间长了习以为常。

(二)潘家弄左侧一排11间二层砖木楼房,青瓦、白墙、木制花格窗多无玻璃,椽条间镂空,冬天很冷,我家住此3号门,门前即是潘家弄,后窗外是丁家弄大道石板地,有400平方米大小,既是通道又是公共活动场地,冬天我们就到这里靠着自家后墙晒太阳取暖、晒被褥和玩耍(打玻璃弹子、劈样片、拍三角、滚铁环等)。这11间楼房正是两弄的间隔。而我家楼底一间作厨房,置必备的一大一中两只水缸储水作饮用水,一座烧柴草的大灶和一个柴火炉,1958年拆除大灶,添了一个煤球炉,故空间较小:进门一间权当“客厅”,实则堆放杂物,二间小房住人。就这样简陋的老屋,仍有春燕光临,选中了我家,每年春分前后,总有一对燕子飞进我家“客厅”筑巢(是这11间房屋的唯一一家),也不知道我家与燕子有何缘,只见勤劳的双燕频繁进出叼含泥草和其津液在楼板底的横梁木上一点一点衔接,10多天就筑成鸟窝,又一个多月孵出了乳燕,发出吱吱声,我们才知道它们有了小宝宝,一般是4只,多的时候有五六只。老燕更勤奋了,叼回的多是虫蛹,小燕张大着小黄嘴,伸长脖子,嗷嗷待哺,老燕总会快速、精准地送入每张小口,老燕飞走,小燕立即安静地伏下来。不久渐渐地长出羽毛,小燕的粪便会沿着窝边掉到“客厅”石板地上,总由祖母不厌其烦地及时清除,当小燕的羽毛逐渐丰满,会在窝边展翅试飞,有时会掉下来,祖母说:“不要去动它,让它自己慢慢练,它有能力会飞起来的,你去捉它,对它是一种惊吓和伤害,是帮倒忙!”我想人也是如此,对幼儿的过分溺爱,也会适得其反。不久小燕的翅膀逐渐硬朗,有足够能力抗衡大自然,便随老燕一起飞走了,飒爽英姿地在广阔的天地大显身手,它们是除害虫的能手,是农民的好帮手,祖母如此爱护它们的善念之本,只盼来年再相见。

祖母不识字,没有文化,但记性特好,长长的“金刚经”“大悲咒”“小悲咒”都念得滚瓜烂熟,是个虔诚的信佛者。她常年吃素,行善积德,每天最早起床打开大门放飞燕子,天黑了就先看看春燕是否进窝,再关门。潘家弄的铁栓台门,天亮开门的是祖母,晚上9时关门的也是她老人家,夜间9时以后的夜归者敲门,不论冬夏出去开门的也多是祖母。祖母经常去开门的原因:一是她的秉性乐于助人,二是我家离台门较近,虽然她缠成了粽子似的小脚行走不便,但她仍不辞辛劳地无私承担,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20世纪60年代祖母安详地走了,奇怪的是从此春燕也不进我们家门了,这些都成为我永久的记忆和怀念。

丁家弄、潘家弄消失已30多年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往事,将会被彻底遗忘。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雪倩

责编:张江艳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