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丨烧窑

2022-07-26 11:19:09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9412

烧窑

□陈国良

  离村庄不远的西面有一座砖瓦窑,外围用石头垒成,内壁用砖砌成圆形,窑内壁里面有几个从窑底直通窑顶的烟囱,窑内壁与外壳之间筑有厚厚的粘土,这样既可以让砖瓦窑更加坚固,又能在烧制砖瓦过程中起到保温作用。砖瓦窑修建的年代应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当时村庄的保管室比这稍早一些修建,没有窑砖是在露天烧出来的,因不能达到烧砖所需的千度以上高温,整个保管室所用的红砖仅比土砖稍强一些,也可以这样说,房子建成后基本上就成了危房。

  砖瓦窑建成后,应该在当时附近的乡村也算是空间比较大的窑了,一次纯烧砖可以烧出一万元左右,是当时乡下的那种土砖,尺寸为三六九寸,土砖干透后近三十斤,烧成红砖有二十几斤。当时烧窑有纯烧砖,也有砖瓦混装而烧的,砖瓦混装的窑烧制过程就要多一道工序,必须在砖瓦烧好后从窑顶上的烟囱往窑内滴水冷却,这是要由烧窑师傅把关的技术活,水量要控制恰到好处,水量小红砖不能变青,水量过大过急,砖瓦会炸裂,特别是瓦就不能够起到防水的作用,用行话说就是烧成“冬瓜皮、绿豆色”就是最好的,经过这道工序烧出来的砖颜色更漂亮,盖出来的房子青砖黛瓦古色古香。

  砖瓦窑较为红火的年代应该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人们生活条件逐渐有所改善,物质生活水平也慢慢提高一些,乡下娶妻说媳妇大多数也都要求男方有房子了。村庄上每年的冬天就会有人烧上一两个窑,烧砖瓦准备做房子的材料,烧窑是极苦又累还要劳力的活,一万多砖光泥土几十万斤,要用牛将生土踩踏成制砖的泥,用人工一块一块通过砖模加工成砖坯,在场地上晾晒稍干把砖码成垛,再请人挑到瓦窑厂经几个月干透才能进窑烧制,制砖的场地上周而复始做着劳心劳力的事,操持着地头里的庄稼,还要准备烧窑的柴火,脚板落不得地,一刻不得停闲,忙得像个旋转不停的陀螺。家里要烧窑的真是不死也要脱层皮,反正主家一年是没有好日子过的,还要请屋上青壮劳力帮忙运土、和泥、制砖、挑砖、砍窑柴,如果要屋上的盖瓦就要请专门的瓦匠来完成了,瓦匠所要的泥坯要求就更高一些,泥要更熟更糯,不然烧制出来的瓦就会渗水,会烂瓦下面的木料,房子就不牢靠了。

  烧窑的柴火要求不是那么高,只要能烧的都行,但对数量就怕得惊人了,烧一万砖左右的砖窑,大约要三万斤柴火,窑门一打开,七天七夜就不会熄火,茅柴刺、枞树筒、山茶丫、水竹梢只要是木的东西都可以往里儿塞,窑就像是天生的大肚汉,无论怎么吃都不会饱,吃上七天七夜的柴火,窑从开始里面的黑洞洞烧成亮堂堂,烧窑师傅看到码在窑底层的土砖烧成了红色,通往烟囱的火路也通了,知道砖瓦窑的砖从头到脚都烧透了,主家要红砖的就可以封窑门和烟囱了,窑内的砖必须闷上十多天才能开窑的,这样可以让里面的高温保持让砖烧透烧好,砖也更加坚实耐用。如果是砖瓦混装窑,烧窑师傅还会在窑顶塔成一个圆形小水池,由屋上青壮劳力挑水保持水池水位,再用水池中的水往每个烟囱滴水冷却砖瓦,一般好像要三日三夜。烧窑师傅看家本事不轻易传人的,有些青年也留心学,但烧窑这么大的事谁也不敢让你试手,即便是没有大的名堂还是由乡村几个老把式游走乡间烧窑把关。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屋上的砖瓦窑就仿佛完成它的使命而没落了,屋上建房用上了机制砖,瓦也成了水泥现浇或者彩钢瓦、树脂瓦,青年大都外出务工了,用钱买建房用的材料更方便快捷,建出来的房子也更漂亮,更多的人为了子女教育搬到了城市,再没有人愿意劳心劳力自己去烧砖瓦了。老窑就像一个孤零零的老人,任凭风雨洗刷,岁月更换,曾经火红的炉膛再也没有昔日的光彩了。为防止意外,窑门也专门用石头砌起来了,虽然看起来不免有些伤感,但历史前进的车轮又有多少落后的东西被无情地碾压,这一个日落西山必定有下一个清晨的日出东方,想一想心情又有些释然。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吴雪倩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