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旦华:四十载坚守铸宁红匠心
他们在平凡生活中择一业而终一生,用工匠精神传承非遗传统文化;他们对非遗传统技艺无比热爱,让一个个濒临消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传承下去,并且在人民群众中深深扎根,传播;他们的执著坚守,让非遗的传播、传承有温度、接地气,更富有时代气息。他们都是我们优秀的非遗传承人代表。在今年6月12日举行的2022“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西“非遗购物节”活动现场,九江市首届非遗“工匠之星”落下帷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宁红茶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俞旦华被评选为2022九江市首届非遗工匠之星。
与其说宁红茶是一种味道,不如说是一种乡愁。金色明艳的茶汤,是游子梦里修河的波光,最让人魂牵梦萦的是留在唇齿间的清香;风难以吹散的醇冽,像是襁褓时母亲的歌谣,又像是故土上熟络的芬芳。正道是:才下舌头,又上心头。
发源于修水县漫江乡的宁红茶作为中国最早的功夫红茶之一,已经在一代又一代制茶匠人的努力中臻于至善。宁红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制茶大师——俞旦华便是宁红的匠心坚守者之一。四十载岁月,他坚守着宁红制茶的用心,坚守着宁红品质的真心,坚守着宁红茶人的诚心。俞旦华常言“看茶做茶,用心做茶”。俞旦华的用心做茶和他的宁红茶世家不无渊源。“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里的古人认为宁红茶是大自然的“日月光华”所在,而云雾初散、太阳初升时的初春,采摘的宁红茶乃茶中佳品。俞旦华出生在初春太阳初升的早上,父亲俞道文为其取名俞旦华,希冀儿子能为宁红茶有所作为,寓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俞旦华制茶的启蒙来源于他的父亲,俞道文1950年从婺源茶校一名教师转至修水茶厂从事宁红茶技术,从此专注宁红茶技术和研究,被誉为“现代宁红茶第一人”。1984年,俞道文带领修水茶厂、农业局等技术精英实行技术创优,创优宁红茶于1985年获农牧渔业部全国优质食品评比最高奖。于此,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称赞宁红茶是礼品中的珍品,并为之题词:“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为将凝聚前人汗水和智慧的宁红茶技术系统地传承给后人,历经四个春秋俞道文于1989年主编成《宁红茶技术》一书,供后世宁红茶制茶人参考。
俞旦华正是在父亲的感染下,走上制茶路。1984年他成为修水县质量学会成员并参与宁红茶技术创优,1987年从安徽农学院茶叶加工专业毕业,1993年成为江西省食品工业协会茶叶评选委员,1997年成为茶技农艺师。1989~2001年担任修水茶厂特种茶科科长、生产技术副科长、原宁红集团副总经理。2001年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成立江西省宁红有限责任公司担任董事长。
“做有良心的企业,做有品质的红茶”,俞旦华始终坚守宁红品质的真心。宁红茶制作技艺十分严谨,先经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再经筛分、拣剔、复火、官堆等过程才能精制制成。漫江因其四面环山的气候和宁州群体种的特性,春茶每年清明左右才能开采,又因漫江宁州群体种的生长周期的原因,一年种植的辛苦却只有短短一星期鲜叶才能加工成上品。其原料之不易,漫江宁红茶尤显得稀少和珍贵。
三月底四月初午夜的漫江,春寒料峭,空中弥漫着淡淡茶香,燕子都已熟睡,周边村子的人们也早已进入梦乡。而为保证每一杯茶的品质,俞旦华和工人们还在灯火通明的车间像守护婴儿一样守候着静静发酵着的茶叶,这样的夜晚月复一月,年复一年。
尤其在宁红茶低落的10年间,为将宁红茶传承下来,俞旦华历经种种艰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创立漫江红宁红茶品牌;并在离家40公里的宁红茶发源地漫江乡宁红村建立漫江红茶叶基地。正是有俞旦华等有心人,宁红茶虽经波折低迷,但其精巧技艺在200多年的岁月中得以传承下来。
先贤风范,继之不绝。“用心做茶,正气做人”,俞旦华坚守宁红早已不为物惑不为名役,只为着一片宁红茶人的诚心。他出资出力潜心搜集、整理宁红茶资料,于2014年、2017年成功将宁红茶申报为市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为完好保护宁州群体种茶园和当地职工的利益,不惜花费高出市场多倍的价格将茶园收回;为光大先贤业绩,中兴宁红事业,投资兴建宁红胜地牌坊。
有诗赞俞旦华“子承父业,投身宁红茶业数十载。避繁华至漫江,兴宁红于当代”。励志图强,任重道远,茶圣吴觉农老先生有云: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努力革新,永葆千秋!宁红传人俞旦华,将继续坚守着。
(王海兰 实习生 余博超 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洪永林 文/摄)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