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拾遗)武宁有款太平红

2022-09-27 19:22: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028

武宁有款太平红

■ 陈政

(一)

我的老家武宁,在九岭山与幕阜山两大山系的夹峙中,其间又有一条修河穿过,故著名特产为:山水。水多,且形态各异;山多,且数不胜数。武宁人既是山里人,又是水上人。所以武宁人亲山近水。因为时任总理温家宝先生曾经写过几个字,眼下人们都把她唤作“山水武宁”。山山岭岭间有座太平山,又名丝萝山,海拔千米以上,山上有道观曰佑圣宫,其创建年代不详,传为奉武宁人章哲而建。

地理屏障使得武宁长期存在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太平山,也只好处于相对独立的历史天空之下。话说章哲自幼好神仙之术,二十七岁入此山修炼,后遍游道教名山,常餐松啖柏,舍物济人,于九江石板江义父家飘然羽化,宋理宗敕封其为“灵应真君”,元仁宗敕封其为“太平天乙佑圣自然广惠真君”。 记得英国的霍布斯鲍姆说过,除了记住其他人已经忘记或想要忘记的事情之外,历史学家的主要宗旨,就是尽可能从当代的记录中后退,而以更宽广的脉络和更长远的视野去观看与理解。好吧,我们且从记录中后退,相信目前说的佑圣宫之前世今生。

太平山位于甫田、澧溪两乡镇连界处,山之阴为湖北阳新县。1476年,因该山佑圣宫奉祀的章(权孙)真人“显圣助战有功”,宪宗钦书“通真宝殿”,改丝萝山为太平山。山上有极高明亭、北极山、龙井、龟山、鹤山、枯楂溪、云棋峰、雷岩、三仙坡、榔梅、义栎、鹿跑泉、五雷峰、龙门、孟姥潭、狮子岩、梧桐冈、葫芦石、虎迹石、豹齿石、石人洞、仙迹石等22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武宁原本就应该是产茶大邑,可惜建县以来,从未见过一款本土产的品牌茶。茶树很好、很多,但,都当别人的陪嫁去了。陪嫁与陪读一样,是没有任何名分的。2017年某天,终于见到太平红了,仿佛在长长的甬道里爬行,突然见到了光亮,喜极!迟来的爱呵。

(二)

树树皆绿色,山山唯春晖。放歌山野,高枕酣醉。一抹阳光,半梦半醒之间,尘世旧梦总苦溪中月、心头霜,耿耿于怀,拂之不去。士之致远,当先器识而后才艺。茶亦如是。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故洁其身,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骆宾王语)骆宾王咏蝉,但我只是觉得他在咏茶。比之其他名茶,我自然更喜欢太平红,喜欢它的冲淡平和,喜欢它的一空万有。

现实世界是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矛盾重重的世界。这种千丝万缕的绞缠与纠结,不仅造成了相对主义的流行,而且往往会使任何言说和行为都失去意义,呈现一种失根、失和的生存状态。于是,茶出现了。人们通过种、采、做,冲、泡、饮等方式与茶亲密接触,多方陪伴,学会与时光厮磨,从而让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柔韧,便显得尤为必要了。茶,与茶的文化,在我们这里,首先应当具有本质意义上的开放性。它所涵盖的所有逻辑关系,都可以用来帮助我们寻回自己,以期对抗现实世界的僵硬。茶是什么?一种生存方式。茶人是什么?真性情的守护者。来吧,花开的四月,采茶的四月。太平山,在漫山遍野的樱花中等你!

(三)

武宁的朋友告诉我,太平山有三宝,野茶、樱花、肉身仙。大千世界,生烟万象,说到底都是灵气的往来,都是生命的吞吐。太平山乃天地一积灵之区。茶,生长其间,玄白色杂,高低错落,垂丽天象,山川焕绮。唐代灵一山人有一首茶诗,是这样写的: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太平山的茶,基本都是野生茶。说到底,是老天赐给我们的。野茶叶形虽不是太好,但极香、极清、极净,它远离尘世,远离纷扰,静悄悄地生长着。

好茶当有好水。太平山的水,元气丰沛淋漓,多从地底溢出,或为山泉,或为池塘,或为瀑布,或流成一条条山溪,处处清亮甘冽,泉石激韵。如庄子所说,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周流六虚,易之道也。站在木桥上凝望,脚下流的似乎不是水了,而是太平山的灵气汇聚加入到大化周流之中。此时死生如一,物我齐同。太平山的三宝,仿佛一首禅诗所说:佛在灵山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确如孙过庭所说,取会风骚之意,本乎天地之心。选择了正途,无论何物,都会灵光绰绰,自在澄明。我忽然发现,无论何物,只要上了太平山,俨然就是性灵超越之道。于是,太平山又或可称为太平灵山;太平茶又或可称为太平灵茶。上苍恩赐,却之不恭。

(四)

中国美学崇尚自然,黜斥人工。所谓“造化心源”之说,正是这种美学观念的重要体现。我们都知道,妙悟本于根性,而根性必须颐养。日月星辰经天纬地后颐养出来的太平山,其根性必然是“以无心之心则契矣。”(《宛陵录》)由是,太平山三宝,不仅仅是外在的“象”,而是心源的“真”。宋代的美术评论家郭若虚先生说:“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迹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郭先生虽然谈的是绘画艺术,但我认为其理与所有可列入艺术的物华相同。艺术品的价值,与艺术家的人品联系起来,是一条可资借鉴的重要途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中国艺术的纲领,反映的不是主客观结合的问题,而是“境”的创造原则。我们来得晚了几天,野生樱花没有看见。但朋友们认真地说,太平山的樱花美极了。远远望去,那就是山间一团团雾气、一朵朵白云。吾隐吾无隐,空山花自开。岚光霁烟与人相缱绻。

太平三宝相得益彰,有互相印证的强大功能。没有看见樱花,不要紧。樱花的母亲在,樱花的妹妹也在。能够有效证入“空山花自开”这重境界的,当然是灵山般存在的太平山,当然是漫山遍野的野生茶。在这样的地方想象樱花之美,恐怕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艺术构思的飞跃,只在洁净空灵的环境中生成。

(五)

大美从来都是难以描绘的,如同梦境难以描述一样。“太平山向名丝萝山,周围四十里,四方上山皆十五里,其山形如五龙团顶,群峰相拱,万壑来朝,层层叠叠,如丝罗围绕不断,故名。”(《太平山志》)据我观察,取名丝萝山,也有山间梯田呈螺丝状之含义。武宁山多田少,先民们造田,只有在高高的山上,故武宁多“斗笠田”“螺丝田”。现在这些田很少见得到了。因此,“螺丝田”便成了太平山的又一景致。另,元代著名文学家揭傒斯对太平山情有独钟,“爱其林峦幽?读书道观中,有《太平山杂咏》。”更为可贵的是,揭傒斯的这些诗不见于现存的《揭文安集》及今人整理的各种《揭傒斯集》。如是,假设于山顶置“揭傒斯太平山诗碑廊”,岂不又添一景?太平山“肉身仙”指太平山道教祖师章哲。据《太平山志》载,章祖师蜕化于石板江,“异香绕体,三日不息。时天尊恩父九江石公见囊书,将遗骸舁至丝萝山,即太平山,设座崇祀焉”。

如今,章祖师的遗蜕依然存放在道宫中,成为山中一处著名风景。盖闻蓬莱阆苑,别有洞天;圆峤方壶,皆称仙境。太平山磅礴郁积,气势奔放,苍莽万状。登顶,见到的是雨霁长空净,云收一色真。这样环境中成长的茶,得心闲到处闲,拘城乡与溪山。品太平山茶,犹听古乐《平沙落雁》,清新雅静,平和澹荡。那是一种天与心交汇的声音,是午夜里的一朵素白的茉莉,是可以洗涤心灵的天响。“有一种安闲自如之景象,尽是潇洒不群之天趣。”(《溪山琴况》)犹如得月忘指,舍筏登岸。太平红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裹藏着:半入青山半入云。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