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讲述)鲜为人知的庐山越南少年学校

2022-10-02 14:3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960

image.png

鲜为人知的庐山越南少年学校

■ 张家鉴

记得在2000年秋季,我在庐山负责一外事接待任务,接待了一批来自越南的客人,客人是时任越共中央办公厅主任陈庭欢。我们在游览到庐山会议会址时,陈庭欢停了下来,站立良久。他说他童年曾在这里上过学,会址是他们的教室,会址的一楼曾是他们的饭厅,庐山大厦曾是他们的宿舍。他对会址旁的长冲河记忆很深,说经常在河上的大石头上玩耍。随后又把当时庐山大厦的负责人找来合影留念。由于是外事接待任务,不便向客人询问原委。之后我请庐山管理局编志办的同志查询,回复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武汉中南干部子弟学校曾迁来庐山大厦,遂以为陈庭欢当时是该学校的学生在庐山就读,并且可能有一批越南革命干部和烈士的子女。次年,越中友好协会要求庐山协助举行一个仪式,授予时任旅游总公司服务部的负责人丁胜璜友谊勋章。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丁胜璜是庐山大厦的管理员,服务过这批越南学生。

后来,我偶然看到一条外交部网站的消息《驻胡志明市总领事许明亮出席庐山—桂林越南少年学校建校55周年集会》。报道介绍,2008年7月12日,原越南庐山—桂林少年学校部分在胡志明市的师生举行集会,纪念建校55周年。中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许明亮应邀率总领事馆干部出席并讲话。100多位原越南少年学校师生参加了集会。他们大多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愉快地回忆起当年在庐山、桂林学习和生活的情景,高兴地唱起了他们所熟悉的《大海航行靠舵手》《红梅赞》《团结就是力量》和《白毛女》等中国歌曲,有的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校友代表在发言时表示,当年中国人民的生活十分困难,但却全力关心、帮助越南少年学校的师生,这是中越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见证和生动体现。少年学校的师生时刻关心着庐山、关心着桂林、关心着中国。今年将再次组团去看望当年的老师和朋友。会上,他们还从退休金中拿出一些钱捐给四川灾区人民,希望能够帮助灾民重建家园。根据这则消息的线索,我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才知道庐山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曾经有所“庐山越南少年学校”。

1953年5月,越南的抗法战争处于十分激烈和艰苦的阶段。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提出了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想法,就是要派一批越南干部子弟到中国来学习,为抗法战争胜利后的国家建设培养人才。为此,胡志明主席亲自给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写信,希望中国帮助在华南地区建立若干所越南学校,其中包括一所越南干部子弟学校。当时中国刚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抗美援朝战争还没有完全结束。中共中央和毛主席毅然决定同意胡志明主席的要求,并给予大力援助。

1953年7月9日,越南教育部部长阮文萱签署了在中国江西省建立“庐山越南少年学校”的决定,并任命了校长和副校长。同年夏末秋初,来自越南北部和中部各省的1000多名少年儿童,分成11个队集结到靠近中越边境的谅山省,然后徒步行军,经过睦南关(今友谊关)来到中国广西凭祥。8月25日,第一批少年儿童抵达庐山,这一天便成了建校日。生源主要是越南干部子弟、烈士子女。学校的校址就在庐山大厦这群建筑里。半年后,学校从庐山迁至广西桂林,对外称“桂林育才学校”。至于学校迁移的原因,我想可能主要有两点,一是庐山的气候,庐山冬日的风雪是这些来自越南的孩子难以适应的;二是广西与越南毗邻,语言、气候、生活习惯大致相同,也便于越南学生与祖国联系。1957年12月该校撤回越南。

这所创建于庐山的越南少年学校为越南培养了不少重要人才,不少学生后来成为越南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经济学家、科学家、汉学家、诗人、音乐家等。他们虽身在要位,仍情系庐山,情系桂林。该学校的师生现有约150人常住胡志明市,他们每年都举行校庆集会,纪念这一段难忘的历史,对中国人民的恩情永志不忘。2003年8月下旬,越共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和越中友协曾在河内举行了一系列活动,隆重庆祝学校成立50周年。越南党政有关方面领导人和众多学校的老校友聚集一堂。原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组织部部长陈庭欢十分动情地说:“时光虽过去了50年,但我们每个人在兄弟的中国大地上学习、生活的深刻记忆却丝毫没有淡漠。回忆过去,我们怀念那些对我们循循善诱的老师,那些照顾我们衣食住行的干部、工作人员和那些难忘的同学们。我好像又看到了铺满白雪的每条道路,看到了扫雪的服务员叔叔搀扶我走过泥泞的小路,看到每间教室在课余时间都回荡着欢声笑语……所有这些都浮现在我的眼前。这些往事的回忆始终伴随着我们走上工作的道路,鞭策我们锻炼成长,做一个对人民和祖国有用的人。”陈庭欢所描述的铺满白雪的道路和扫雪的服务员叔叔一定是在回忆庐山的当年情景啦!

终于弄清楚了庐山的一段史实,我非常欣慰。庐山越南少年学校的历史丰富了庐山外事交往和教育工作的内容。虽然这个学校大部分办学时间是在桂林,但它的起点是在庐山,并且在越南的高层领导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