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钩沉)“好汉坡”前谁好汉

2022-10-18 19:13: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363

image.png

“好汉坡”前谁好汉

■ 贺 伟

1954年以前,庐山没有一寸公路,人货上下都靠几条山路,人们大多从九江乘车至莲花洞,由莲牯山道上山。

好汉坡是莲牯山道中最险峻的一段,两峰夹峙,头顶一线蓝天,1300多级石阶紧紧相连,坡陡近乎垂直。人们称它为“好汉坡”,不是没有道理。

好汉坡坡底旁的岩石上竖刻着“好汉坡”三个行草大字,字径65厘米,潇洒遒劲,生气勃勃,尤其是中间的“汉”字,极有力度,似乎显示出一种挑战的味道。是谁在此题刻,可惜没有落款,史书中也未见记载。

抬轿或挑担的劳力一到这里,便会将轿子或担子歇在石刻旁,多休息一会儿,喝足泉水,吃点干粮,攒足力气,再咬紧牙关,向坡上登去。年轻人一见到石刻,便大呼小叫,纷纷靠着石刻拍照留念,作为回去吹牛的资本和证明。

好汉坡石刻每天看着无数的脚步在它身边上上下下,有的轻快,有的沉重,有的急促,有的缓慢;伴随着脚步的叹息声、说笑声,时起时伏,多少故事留在了它的心中。

1936年6月中旬的一天,一顶轿子停在了石刻前,一位长须飘拂的半百老人走下轿子,他就是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书法家于右任。于右任望着石上的字,又望着陡峭的长坡,不由皱紧了眉头。

原来他在莲花洞上轿,走不多远便听见前面的轿夫发出喘息声异常,越往上走,喘息声越来越重,慢慢变成了一声声长长的叹息。于右任忙叫停轿,问叹息的轿夫如何这般劳累?轿夫说他今天身体有病。于右任问为何不在家中歇息,轿夫说眼下正是挣钱的黄金季节,一年生计全靠这几个月,除非是病得爬不起床,哪敢在家歇息。于右任听了,心中十分不安。

于右任拍了拍刻字的山石,说今天我也要做回好汉了。他对轿夫说,我先慢慢走,你们多歇会儿再赶上来。轿夫岂敢答应,忙站起来请他上轿。于右任摇摇头,便向坡上走去,随从忙过来搀扶。于右任走走歇歇,歇歇走走,硬是慢慢爬上了好汉坡,还吟成了一首诗:“上山不易下山难,劳苦舆夫莫怨天。为问人间最廉者,一升汗值几文钱。”

还有大官儿实在没有勇气徒步越过好汉坡。1946年盛夏的一天,好汉坡石刻前瘫坐着一位外国人,他是苏联驻华大使罗申。

这年夏天,蒋介石邀请各国驻华大使上庐山避暑,各国大使抵达莲花洞后,都坐着轿子悠哉悠哉地上山,唯独罗申任凭接待官员怎么劝说也不坐轿子,带着两名随从步行上山,接待官员只好和轿夫抬着空轿跟在后面。

不是罗申不愿坐轿,而是不敢。原来苏联政府明文规定,各级官员不能坐轿,这是剥削压迫人民的行为。如遇特殊情况要坐轿,必须直接向斯大林请示,经批准后才行。罗大使一时三刻如何向斯大林请示,还是迈开双脚走吧。

谁知身体多病的罗大使汗如雨下地走到好汉坡前,实在是走不动了,一屁股瘫在地下。两名随从让他再坚持一下,翻过这道大坡,就可躺进漂亮的别墅里享福了。罗大使苦笑着说翻过这道大坡,他要躺进的恐怕不是漂亮的别墅,而是医院的急救室了。随从又指着石上“好汉坡”三个大字说,大使一生不知战胜了多少困难,可说是名副其实的好汉,难道今天要栽在这道坡下?岂不要让各国大使笑话?大使拍着刻字的山石说道,让人笑话也没有办法,今天我是做不成好汉了,一世英名,尽毁于此呀!一直紧跟的中方接待官员又劝他坐一程轿子,再次遭到拒绝。罗大使站起来,毫不犹豫地往回走。当然,走前没忘了靠着“好汉坡”三个大字合影留念。他说,对我来说,石头上的三个字不应是“好汉坡”,而应是“滑铁卢”。蒋介石在三青团庐山夏令营训话时还特意提到此事,要三青团团员们学习别国的公务员如何严守纪律、忠于领袖,即使是身在国外,也决不逾规乱来。

好汉坡石刻还清楚记得朱培德的败绩。国民党上将朱培德每年带亲属们上庐山避暑时,只许女人和小毛孩坐轿子,男人和大孩子一律步行上山。朱培德还设了一个奖,谁先冲上好汉坡,奖励一瓶汽水,可他从来没得过奖。每次家人在好汉坡石刻前聚集,准备比赛时,晚辈们便说,您这次可要努力,别又落在后面。朱培德戎马一生,惯于征战,可他怎么能比得过晚辈?每当他气喘吁吁地登上好汉坡,总有先到者一边美滋滋地喝着汽水,一边朝他做鬼脸。有一次,他的老母亲在“好汉坡”的石刻前,悄悄对孙儿们说,你们让一让,让朱培德也得回奖,好让他开开心,吹吹牛。可孙儿、外孙、侄孙们个个昂着头,毫不通融地说,不,不,谁有本事谁得奖,他自己登得慢能怪谁。朱培德的儿子、曾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高级工程师的朱维亮,回忆这段往事时,也不禁搔着白发,“扑哧”而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山北、山南两条登山公路的相继建成,昔日喧腾的莲牯山道渐渐冷寂下来,唯有山风仍在谷中上下穿梭,像是在寻找着什么。好汉坡石刻倍感冷清,无聊至极,只有静听空山鸟语,闲看花开花落,在回忆往事中默默地打发着时光。

谁知进入21世纪,好汉坡石刻又喧闹起来。人们热衷锻炼身体,登山成为大众十分喜爱的活动。冷寂多时的莲牯山道又开始热闹起来,尤其是双休日,上上下下的人流在山道上不停地流淌。人们簇拥着它拍照,人们在它面前争着高低输赢,它又成了竞赛的终点或起点,好汉坡的题刻激发了每个人心中当“好汉”的潜意识。

好汉坡石刻又该开心了,再不必用回忆往事来打发冷清的日子,新的故事又不断地在它身旁发生。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