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论语)要共群贤听鹿鸣 ——小议《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

2022-12-22 18:28: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625

要共群贤听鹿鸣

——小议《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

■ 李勤合

白鹿洞书院是九江文化的光荣,也是九江文化人的伤痛。如何重现书院辉煌是各界人士都在考虑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想,走老路是不可能的,走别人的路也未必可行,总得走“自己”的路才庶几近之。九江学院书院文化传播与应用研究中心青年学者滑红彬所著《白鹿洞书院文化研究》一书近日出版发行,用学者的方式探索着自己弘扬书院文化的路子。

这本书是九江学院陈小林教授主编“九江地域文化丛书”中的第一部,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书名中规中矩,内容条理清晰,文字清通;再加上书中选录了多幅照片、书影、示意图等等,与正文内容相配合,具有文图并茂的特点,因此读起来颇为轻松愉悦。

全书共分八章,分别是第一章“千年弦歌:白鹿洞书院的历史”,第二章“如翚斯飞:白鹿洞书院的建筑”,第三章“庙貌赫奕:白鹿洞书院的祭祀”,第四章“有典有册:白鹿洞书院的藏书”,第五章“教学相长:白鹿洞书院的教学”,第六章“薪火相传:白鹿洞书院的师生”,第七章“教养相资:白鹿洞书院的经费”,第八章“江山之助:白鹿洞书院的艺文”。从篇章的命名,可以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作者从经典文献中选取四字词语作为每章的主标题,不仅点明主题,而且典雅有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在每个章节之前引用一句名人名言,画龙点睛般地凝练该章的主要内容。如第一章引用清代学者王昶的“鹿洞为天下书院之首”来说明白鹿洞书院历史的悠久和文化的厚重,第三章引用《礼记》中“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来揭示书院祭祀的意义,等等。每章又设“阅读提示”,帮助读者梳理重点,增强读者对该章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如第二章的阅读提示有三条:“白鹿洞书院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是群居讲学、遁迹著书的好地方;白鹿洞书院建筑共分为五个院落,承担着祭祀、藏书、教学、居住、游览等功能;白鹿洞书院建筑处处蕴含着儒家的思想理念,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其余每章的阅读提示,少则三条,多则五条,精炼明晰,要言不烦。如果将每章的阅读提示摘抄出来,就可以制作出一份关于白鹿洞书院的知识树,非常方便各位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白鹿洞书院的文化内涵。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学活动为核心来考察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从历史、建筑、祭祀、藏书、教学、师生、经费、艺文等八个角度,深入探析白鹿洞书院教学活动的有关情况。书院虽有诸多功能,但仍是以教学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核心。在叙述白鹿洞书院历史沿革的时候,作者着重突出白鹿洞书院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举行的各具特色的教学活动,展示书院在千余年的办学历史中立于时代潮头,持续作育人才,造福社会的作用。在讲述书院建筑的时候,作者分析了这些建筑所蕴含的儒家思想理念,及其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书院中的一殿一堂,乃至一块匾额,一副楹联,无不蕴含着儒家的教育思想和理想。讲到书院的祭祀活动时,作者不仅讲述祭祀的对象和祭祀的仪式,还明确指出祭祀是白鹿洞书院开展教育的重要方式,那就是通过强烈的仪式感,深化学子对儒家文化的感知,提升学子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达到提升道德修养的目的。作者又用了两章的篇幅详细论述白鹿洞书院的教学工作和师生情况,对白鹿洞书院的教学宗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组织管理结构、洞主聘任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梳理和阐释。这些内容都是中国传统书院教育保留下来的重要教育资源,对于今天汲取中国传统书院教育的精华,推动教育改革,实现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理念的融会贯通,建立中国式现代教育体系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其余如经费、艺文等篇章也都围绕着教学活动进行论述。经费是书院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对于书院的兴废具有重要作用。而艺文则是白鹿洞书院千年文脉的重要载体,也是书院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教材。如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不仅是一篇记文,而且“发明学问始终深浅之序”(朱熹语),阐释理学发展源流,指示读书治学的门径。此书以教学活动为核心论述白鹿洞书院的历史沿革与文化内涵,总结其教学成果,探讨其教育价值,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初步尝试,抓住了书院核心特点,值得赞许。

此书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比如明代白鹿洞书院洞主的有关信息纷乱繁杂,令人迷惑。作者通过对大量原始文献进行爬梳排比,勾勒出明代礼聘洞主制度的演变过程,以及具体实施方案。据书中介绍,明代白鹿洞书院洞主的情况与宋代、元代、清代的情况不同,也与同时期其他书院的情况不一样,属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现象,因此长期未能被正确认识。作者不仅揭示明代白鹿洞书院洞主的特殊现象,使许多疑窦重重的问题涣然冰释,而且广泛搜集方志、石刻、诗文集、研究论著等文献,编订《明代白鹿洞书院洞主一览表》,为读者认识和了解白鹿洞书院洞主的情况提供极大的便利。此外,作者关于白鹿洞书院藏书历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招生制度、书院碑刻等内容的论述中也有很多新的见解,颇能补充白鹿洞书院文化的内涵。

此书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编订了《白鹿洞书院讲义一览表》《明代白鹿洞书院洞主一览表》《清代白鹿洞书院洞主一览表》《白鹿洞书院现存碑刻一览表(1949年以前)》《白鹿洞书院现存摩崖石刻一览表》等表格,以及含有28部图书信息、27篇硕博士学位论文信息、438篇期刊论文信息的《白鹿洞书院研究论著索引》,这些材料看似简单,实际上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是我们全面了解白鹿洞书院的有力工具,为我们高效地利用白鹿洞书院文化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时常对作者清通流畅的文风感到欣喜,对作者新见迭出的论述感到兴奋,也对作者未能涉及的事项感到遗憾和不足。比如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时,对于书院建设花费了很多心血,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制度,成为日后其他书院建设的样板。书中对于朱熹在制度建设方面的论述明显不够深入,对于朱熹在书院发展中作用的表述得还不够完善。又比如师生是白鹿洞书院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同历史时期中师生都有哪些活动及互动,还缺乏细致入微的个案来反映书院教学活动的展开及推进。凡此种种,还有待于作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继续深入地阅读和分析史料,选择恰当的切入口,并以了解之同情,细腻之笔触,带我们走近乃至走进历史现场,了解昔日白鹿洞荣光的秘密,再走出历史,走向未来。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