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茂喜
近日,湖口县流泗镇举行为期两天首届粑俗文化节日活动。活动除做粑比赛品鉴外,还有文艺演出、技艺展示、村村游龙等活动,给人们带来粑食盛宴和文化大餐。
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流泗史家桥遗址出土了稻谷碳化物和做粑用的器皿,为长江流域江西段最早的农耕文明遗迹。史家桥文化遗存传承下来,包含了今天的粑俗、龙神、篾扎等三大项。
湖口流泗古代属巴楚之地,山海经中巴蛇威力无比,而人文祖先女娲人面蛇身,其绘像犹如巴蛇,她抟土造人。上古时代,人们祭祀天地燔柴为火、砾石为果。学会种植五谷后,新谷上市时,人们便荡米磨粉做粑,敬奉神灵和祖先,一直相沿成俗。现在无论谁家做粑,出锅第一件事是拣好的三个粑祭祀祖先。稻谷丰收人们做的粑也多了起来,大型活动都要做粑热闹一番,因为做粑要人手多,大家齐动手有喜庆团圆的氛围。在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大检查中获奖队都用粑招待,谓之“丰收的粑”。湖口傍山近水,渔樵不阙,粑的种类繁多,且多数是圆形类天,同时体现智慧和人们节俭、以丰补歉、以逸待劳的良俗,如煎豆粑、做年粑,在农事不忙的季节做好,这些粑可以用杂粮做节省主粮,如煮豆粑多放点菜便可以充饥。上山砍柴,烤几个年粑带在身边或接柴的带粑去接,既不怕冷却又很耐饥。因而粑俗文化成为湖口人生活的一部分。
农耕文明人类龙的图腾在崇拜谷神的情况下,便将稻草扎龙,原称“谷龙”,成为龙神崇拜。史家桥遗址中稻谷碳化物足以证明这里是种稻最早的,可以说流泗草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有根脉根基的。而流泗龙的游玩非同凡响。龙灯会、龙舟赛自宋至今,正月初七起村村社社游龙,先行村族祖堂,举行朝祖仪式,然后或进户参游、或绕场翻滚。及至明清民国,流泗桥街上元宵夜百龙参街,连绵不断,曲折逶迤,店店参祥,家家献瑞,彩灯摇曳,鼓乐齐鸣,爆竹声、喝彩声,连成一气,通宵达旦。最后由附近大族华丽的纸龙扫街,一年一度龙灯会才告结束。
龙舟赛也是流泗的重头戏。五月初一举行迎龙神洗街仪式,天刚亮,清道夫串南走北,敲锣唤起各商号,洒水净街,摆香案,焚香燃烛鸣爆,虔诚地迎接龙神的降临。端午节午时一刻,商会头领会同各商号管事人,拿着鞭炮和大红包锦标,分立在大桥与惜字亭两端,响铳鸣爆,举行龙舟竞渡开桡仪式,然后由大商号竖标。各渔村龙舟一对一竞划,来回在三四百米港中,争夺锦标。
流泗的篾匠技艺传承久远。明初之前史家桥由于历史人文传承,经济文化非常发达,店铺肆市应有尽有,仅仅做灯笼的就有不少商家,做的有游龙灯笼、府衙灯笼、宦族、名门、村社、商号、民家等。他们做灯笼由篾匠剖篾,一般达八层以上,这样箍的笼圈,既具柔韧弹性,又易粘纸,纸糊的灯笼要经风吹火苗燎,所以篾片要非常好用,扎好后无处风干,只有拿到地坂串起来风干,那史家桥一坂都是灯笼,一直传称灯笼坂。
到了晚清,湖口出了位篾匠王,他扎的篾篓装茶叶丢在水里不进水,还透气,出口到欧洲不怕雨淋浪打。还有一位王匠师,家居从屋顶到家具全部用竹制作。更有其人,只要你说得来要什么,匠师就能做得出来。所以流泗设一篾匠坊展示,是有其由来的。
这次流泗粑俗文化节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意义深远。流泗镇通过民俗文化传承活动激发蕴藏在民间的积极性创造性,更好更快地推进乡村振兴。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