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安县邹桥乡,一方温润的水土造就了山里乡村独特的美,这里能品尝到一种独特的“腊”味,乡间的烟火气伴随着袅袅炊烟氤氲而来,锅中的腊肉更是无数人的独家“乡愁”。
在邹桥乡集镇刘木桂商超外,竹排上挂满了腊肉、腊猪头和香肠等风味产品,店内排队购买的村民络绎不绝,货品供不应求。李晓介绍:“腊肉的订单已经排到了下周,很多在外务工的邹桥人都想念家乡这口味道,全国各地都有下单的客户。”据李晓回忆,每年过年,家家户户都会买年猪,腌腊肉。
“腊味”和“熏味”是山里人舌尖上独有的风味。因鲜肉不耐储存,山里人便发明了盐腌和熏制的办法,去掉鲜肉里的水分,延长保鲜期。在熏制作坊内,钢架上挂着一排排暗红色的生肉,地上放满了柏树枝。经过长期的风干、熏制,这些肉就可通过真空包装,运送到消费者手中。
儿时的许多玩伴如今都远赴他乡创业生活,李晓选择独自留下坚守这份本味。“关键环节,还是要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腊肉,那样才能保留儿时家乡的味道。”李晓说,从小吃着腊肉长大,童年最开心的时候,就数过年杀年猪、做腊肉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同样是腌制,用柴火熏,在房檐下挂起来阴干。”李晓说,“做饭时,用温水一洗就可下锅煮了,腊肉切成大片,和土大蒜炒在一起,肥瘦相间的腊肉吃得满口留香。”
作为邹桥乡最大一家商超,李晓和妻子在食品行业扎根了20余年,他怀揣着对家乡“腊”味难以割舍的感情,创办了“刘木桂腊肉”加工坊。今年春节前,他就以高于市场价在脱贫户和散养户手中收购家猪,分批制作猪头肉、腊猪脚、灌肠和熏肉,光春节就销售了1万斤,产值达30万元。
李晓还利用快递服务点,联系邹桥在外创业老乡免费品尝。闲暇时,他还在新媒体平台开播,用土话推广。“就是怀念小时候的味道。现在城市里很多做腊肉香肠的,吃不出老家的味道,就因为缺了一道关键的工序,用柏树枝的烟来熏。”谈及为什么选择腊肉产业,李晓说,腊肉、香肠是山里人特有的标配,承载了很多漂泊异乡人童年的回忆。正宗的山村腊肉,需要的是耐心和情怀,直到颜色变得酱色,那独特的口味也只有本地人才能做出来。
对于腊肉产业的规划,李晓充满了信心。得知县城建有数字产业经济园,有专业的主播线上销售,“今年将继续扩大加工坊,计划把腊肉运上数字化销售的电商道路。”李晓说,还计划和脱贫户签订购销协议,帮助脱贫户稳收增产,让更多人品尝到正宗的香“腊”产业。
(来源:德安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