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散文苑)家在水岸

2023-03-10 20:06:00   掌中九江
浏览量 29479

家在水岸

■ 黄河浪

子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在我看来,水在天为星,在地为流。似乎每一滴水都有跑的欲望,哪怕是一颗露珠。

儿时的我就生活在长江边,身边除了这一条大江——扬子江之外,还有特别多的大小不一的水道,水太多了,几乎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水。

那时垂钓捕鱼的人很多,他们对水的精熟使他们看一眼水的颜色就知道其中有无鱼虾。我从小跟着一些叫“霸佬”的人看水中鱼(据说一般鱼多的水塘会有一些所谓霸道的江湖人看管,外人俗称他们为“霸佬儿”)。“霸佬”们对水也有着同样的火眼金睛。

水多的好处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柔软起来,那时我们岸边人家住处的屋顶多叠有青色小瓦,小瓦叠加起来的屋顶如同波浪,也是一种柔软的存在。至于以后我们的房子都变成了高楼大厦,很坚硬地立在那里,再也没有小瓦柔软的模样,我们变成了如水泥一般坚硬的存在。水道多的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的存在变得扑朔迷离,本来很小的一个地方,因为有水而显得很大,现在周身的景观水多了,我们的抵达不只是一条直线。若生命一览无遗,无聊无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水的冲动和水的匀细让我们的老祖宗发明了滴漏收集了光阴。

记得我初入学的学校就是被水道围起来的,学校里老师所教的有些已经淡忘,唯独那围住学校的水和坑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清晰而又扑朔迷离。我家后来离开江边,搬到了离市区稍远的地方,一住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看来就是水逐步从我生活里离去的岁月,从此,可以看出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在生命的哲学意义上离开水的过程。

自从家中离开了用扁担担水,拥有了自来水,也就忘记了水的珍贵,以至于这些年我们身边的水越来越少了。现在只能看见高楼,闻听聒噪之音,最多看到的也是用声电光打造的音乐喷泉。

少了水的生活,心眼似乎也会干枯起来。不信,你翻开中国汉语词典,在所有偏旁部首中,数量最大的依然是那个叫三点水的“氵”。

因此,我总自觉认为九江人的智慧其实就是水的智慧,九江人的谦卑也就是水的谦卑,少了水,我们九江人的水性从何而来呢?

先前读过一个故事,说老子的老师常枞快要离世时,老子向他讨遗教说,今后,我将以谁为师?常枞说,你当以水为师!并问他的学生说牙齿和舌头,谁刚强,谁柔弱?随后张开他的牙齿全无,唯余剩一张舌头的嘴巴,这是老子所学的最后一课。

所以,我不得不说,九江这座人文都市没有水,谁来给我们上课呢?在中国山水画里至少有一半是水。水至柔,山至刚,两者和睦相处就是存在的最高境界。水为虚,山为实,虚实相生才有真的生命。在九江,最高的存在物,也就是高山流水。人与山水相融相合,就是最幸福的人生。毕竟,人类最初的美,都是从水里捞出来的。我见过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罐,讲解员告诉我们说早期刻的就是水波纹,后来就是浪花纹,再后来就是漩涡纹以至海水纹。林林总总,都和水有关。

水永远是低调,因为它终归流向最低处流向深海。但,我依旧固执地以为从甘棠湖到五柳湖到如琴湖,从双井到浪井到天花井,从龙宫洞到涌泉洞到莲花洞,从修河到十里河,从聪明泉到三叠泉……九江,这大江之水犹如柔情的女子,不断变换着姿态,造化着万物,恩泽着世人,犹如一位手艺高巧的调剂师,把水这一词典上定格为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变成了色味形俱全的精灵。

至此,我不得不承认,水,依然是九江之源,九江之魂,九江之精髓,且永恒。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坤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