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之声】我科普•你聆听!中小学生中发生率高达14.8%~21.7%!一起了解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2023-04-14 11:04:40   科普九江
浏览量 30134

图片

图片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中小学时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身心变化比较快,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不足,中小学生很容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那么今天就来说一种青少年的心理冲突——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究竟是怎样产生的?

图片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图片

图片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自伤行为”。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出现不被社会认可,无明显自杀意图,在意识层面故意伤害自己的身体的行为,且不会造成致命危险的一系列的反复、故意、直接、多样的行为变化。目前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已将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纳入了需要进一步关注和研究的问题说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日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精神卫生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小学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发生率为14.8%~21.7%,多出现在青少年早期,且女性的发生率是男性的1.35倍。自杀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两种行为可以共存。










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有很大影响。叛逆是青春期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更需要来自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学校与家长应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情绪,找到合理有效的情绪调节方式,提高抗挫折能力。及时帮助有情绪危机和出现自伤行为的学生走出情绪的雷区,接纳孩子的情绪波动,多陪伴多倾听,减少负性情绪的积压。父母要注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平时要注意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学会宽容别人,正向升华情绪。当发现孩子有自伤行为时,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图片


编辑:高圣杰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