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讲述)时时想起许永彬先生

2023-04-20 19:16: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232

时时想起许永彬先生

■ 沈孝忠

许永彬先生是父亲的老同事,也是我初中英语启蒙老师,柴桑区江洲镇洲头初级中学的创办人。他虽然去世十多年,但他的人生经历,令我们敬仰,他对江洲镇教育的执着坚守,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值得我们后辈学习。

许先生比我父亲年长几岁,出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祖籍安徽。他跟众多有抱负的热血青年一样,读书时立志报国,二十多岁投笔从戎。他念过私塾,上过公学,学过英语,很快就成为国民党的一名校级军官。他目睹当时国民党的种种腐败后,醒悟过来,在解放战争时投诚,后落户江洲镇洲头村。刚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因为许先生是读书人,经过思想改造,被政府安排在中学任教,从此许先生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学教师。

1978年正式恢复高考,那年我读初二。到1979年9月,我读初三时,该开英语课了,学校很尴尬,因为没有英语老师,甚至找不出一个能认全26个字母的老师。许老师呢,他那时还没有退休啊,他不是学过英语吗?是的,有许先生。

许老师跟我父亲那一辈老师,经历了1957年的“反右”政治运动,经历了不学“ABC”照样干革命的年代,经历了那个把老师当“臭老九”的年代。听我父亲说过,他和许老师在“文革”时期经常被批斗,特别是许老师,他有解放前的那段历史,批斗得更频繁,因此他啥时都很谦卑,对谁都哈着腰的样子,衣着破旧,一口安徽普通话,似乎谁都可以欺负他,到了1979年他们或许还惊魂未定吧。不过我们幸运的是,教了三十年语文的许先生把丢了三十年的英语捡起来了,成了我的英语启蒙老师。遗憾的是,许先生教了我们一年英语就退休了。

我们江洲镇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各个村办小学开设了初一和初二教学班,这个现象维持到了1978前后。在没有高考的年代,人们不觉得有什么缺陷,恢复高考后,全社会迎来了读书热,这让本来就贫乏的小学师资更是捉襟见肘。很多村小的初中班,因为师资奇缺,开不齐课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许先生退休后,被洲头村小学请去,继续发挥余热,再上讲台,挑起了教学重担。

许先生在小学教初中,这无疑是一个亮点,但这些成绩在许先生看来还远远不够,他想,要是能把几所小学的初中班集中起来,让老百姓的孩子能就近读完初中,不是能更好地帮助这些学生成才吗,不是能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吗?主意已定,心意已决,说干就干。许先生就开始积极筹划,联系洲头、前埂、后埂三个村,打报告到镇政府,到县教育局。就这样,许先生在教学之余东奔西走,洲头三个村通过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很快就建了一栋教学楼,把洲头三个村的小学初中班集中起来了,由许先生牵头把关,抽调村小的代课老师,组织了一班人马,正式开班了。从此,许先生多了一个头衔——许校长。这样持续了几年,经过许先生的努力,加上多方支持,逐年从全镇小学抽调师范毕业的老师来洲头初中充实师资队伍,洲头三个村逐年投资,不断完善教学设施,四五年之后,从初一到初三,能按照教学大纲开齐开足课程,一所初级中学就这样诞生了,到了1990年,江洲镇洲头初级中学正式挂牌。

“有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许先生的一个心愿了了,终于可以“解甲归田”,但先生只卸下了校长的担子,继续在洲头初中任教,并主动担起了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工作到75岁。

许先生去世十多年了,我现在读到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时,还会想起许先生;洲头的老百姓现在看到洲头初中校园时,还会想到许先生;从洲头初中走出去的后生,现在还会感激许先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但许先生的平凡事迹仍然温暖着我们,对家乡的情怀仍然感动着我们,对乡村教育的执着坚守仍然激励着我们。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