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岳飞族人在九江(下)

2023-04-23 07:57:48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9640

岳飞族人在九江 (下)

■ 黄 澄

西望沙羡东秣陵  湓江中道是归程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无数中国人的涕泪足以让绍兴十一年的那个除夕寒彻千年。岳飞的死,彻底埋葬了收复北方疆土的希望,北方的汉人将长期受异族的奴役。岳飞去世时,留下妻子李氏和儿子岳雷、岳霖、岳震、岳霭(孝宗改赐名岳霆),女儿安娘,岳云的妻子巩氏及其三个孩子:岳甫、大娘、岳申,岳雷的妻子温氏及其女儿二娘。赵构下令将他们分送广南、福建等地严加拘管,由地方官吏每月将他们的存亡信息向朝廷禀报。

绍兴三十二年(1162),懦庸而自私的赵构,被金军一次失败的进攻吓得不轻,虽然才56岁,却以“老且病”为由,匆忙将皇位传给养子赵眘[shèn],是为宋孝宗。赵眘则一直有恢复中原,血洗靖康之耻的抱负,他登基后立即为岳飞平反,重用主战派大臣。他下旨追复被冤杀的岳飞原官为少保(正一品文阶官)、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追复岳云原官为左武大夫(正六品武阶官)、忠州防御使,追复已死于流放地的岳雷原官忠训郎(正九品武阶官)、閤门祗候。并恢复岳飞妻子李氏的楚国夫人称号,恢复岳霖原官右承事郎(正九品文阶官),岳震、岳霭补授保义郎(正九品武阶官),岳云之子岳甫、岳申,岳雷之子岳经、岳纬、岳纲、岳纪,岳霖之子岳琛等同时补授承信郎(从九品武阶官)。应岳家请求,朝廷下令归还江州田宅以供生养,此时历尽磨难的岳氏别无家产,恢复楚国夫人称号的李氏带领子孙回到九江生活。淳熙二年(1175)李氏去世,葬于今九江市柴桑区三桥村太阳山麓。

岳霖(1130~1192)字及时,号商卿,书学苏轼,尤其精善小楷,复官后一直担任文职官员。岳霖娶泉州石龟的陈氏为妻,她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故岳珂称赞自己的母亲“结字端劲,作文简丽,读书淹贯。”淳熙三年(1176),岳霖出任钦州知州。钦州地处边陲,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当地的教育落后。于是岳霖兴建学校,加强文化教育,并请著名理学家张栻撰写了《钦州学记》,在钦州掀起学文化、讲礼仪的新风尚。尽管岳霖是文官,虽不像《说岳全传》中所描述的那样,有只身猎杀金钱豹,枪挑苗王先锋官的高超武艺,却得到父亲的遗传,有强烈的民族气节。《舆地纪胜》中就记载了一件轰动一时的故事:按照惯例,交趾国要派遣使节向南宋朝廷进贡,但此时南宋朝廷软弱无能,屡受北金的侮辱。弱国无外交,这些交趾的使者也经常无礼耍横,这次竟然把招待他们的钦州驿馆砸个稀巴烂。岳霖大怒,命人给他们的卫队长送去一把利剑,警告他们,若不修好驿馆,将以军法对待。刚才还耀武扬威的交趾人被岳霖的气势所震慑,乖乖地修好驿馆后,才灰溜溜地逃离钦州。岳霖后来历任驾部员外郎、浙东提点刑狱、湖北运判、潼川运判、左司郎中等职,1192年去世于广东经略安抚使兼广州知府任上。岳霖临终前牵着幼子岳珂的手说:“你祖父的忠贞还没有显露于朝廷,冤屈还没有大白于天下啊!大量的历史事实随着当年那些曾经亲身见闻的人不断离世而逐渐湮没。我幼时遭大祸,漂泊系囚。入仕之后,就不断地向曾经见闻你祖父事迹的人求证,对你祖父以前的部属进行寻访。可惜我还没有搜集完备,已经来不及将这些资料上奏朝廷为你祖父辩白了。儿啊,你若能完成为父的遗志,我就死而瞑目了!”岳霖把身后大事托付给年幼的岳珂。十岁的岳珂记下父亲的遗志,忍着无尽的悲痛,护送父亲的灵柩返回九江,葬于吕田原(今柴桑区天坡村砖瓦厂附近)。朝廷对岳霖的评价是:“秉心端亮,遇事详明。少历艰勤,养成畏谨之性;晚更事任,率有循良之称。”赠从四品太中大夫。岳霖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著名宰相陈俊卿(1113~1186)的孙子陈址。今修水朱溪岳氏的族谱载岳琛生岳陆,岳陆生岳庆,他们就是岳庆的后裔。

关于岳震和岳霆的史料,翔实可信的不多。《鄂国金佗续编》卷十四记载,淳熙六年(1179)二月,岳震的官衔是修职郎(从八品文阶官)、前广南东路提举常平司干办公事,岳霆的官衔是忠翊郎(正九品武阶官)、监潭州南岳庙。周南(11591213)在《跋巩洛行记后》中记载,他于庆元三年(1197)拜会过乘舟经停池州的“前籍田令”岳震,并向其询问岳飞被害的经过,岳震惭愧地说,自己当时年幼,不能尽知详情。岳飞被诬陷时,宋廷宗室赵士㒟[niǎo]以自家百口人的性命为其作担保,被秦桧污蔑,以宗室暗中交结藩镇岳飞,“踪迹诡秘”的罪名而罢官。于是周南又询问赵士㒟与岳飞到底有什么关系。岳震哭诉着说:先父以平民起于军旅,哪里认识什么皇室宗亲?绍兴九年(1139),赵士㒟与兵部侍郎张焘奉旨赴河南祭扫皇陵,路过武昌时才认识先父。先父一见如故,盛情招待,促膝谈心。先父已经通过谍报获知敌情,因此提醒说,金国其实无意于收兵议和,建议缓行。但赵士㒟认为王命在身,不能胆怯畏行。为了保障赵士㒟一行的安全,先父不顾朝廷的限制,特命前军统制张宪提兵护送。他们行走不出百里,狼烟突起,急忙南归。不久,先父的军旗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先父安抚他们说,休要惊慌,董先、牛皋已经在前头同敌人交锋了。两位将军的捷报也很快传来。后来赵士㒟因为救先父被罢官,慷慨有烈士风度,完全是受到先父忠义行为的激触,秦桧却说他与先父有暗中联络,纯属诬陷栽赃。《巩洛行记》是赵士㒟的女婿兼随从洪吉寿撰写的此次谒陵行程记录,周南发现在武昌的记录多有篡改,与岳飞的饮宴、交谈均被涂抹,因此大发感叹说,慑于当时告密与罗织罪名的淫威,像《巩洛行记》这样私藏文字,也进行了大量删改,完全不足以考证史实。光绪《黄梅县志》说岳震和岳霭潜藏于九江对岸的黄梅县,改姓鄂氏,因此逃脱了被流放的命运,也不足凭信。嘉靖《安溪县志》卷八转引宋代《淳祐志》的记载:岳震与兄岳霖在流放岭南后曾移居过漳州,岳震最终官至朝奉大夫(从六品文阶官)、户部郎中、江南东路常平使;岳震之子岳玭[pín]任汀州连城尉;岳玭之子岳覕[miè]因为岳珂而荫补为蕲州观察推官。

岳飞长孙岳甫字大用,号周伯,岳云之子。岳珂称其“以词翰雅好与张、范、刘、龚诸名人游”,“武库胸中兵十万,文场笔阵诗千百。”其气势颇似岳飞,声名直达内廷,并因此受到孝宗的召见。曾任安抚司干办公事、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太府簿、宗正丞、池州知州、浙东路提举常平、明州知州、吏部尚书左选郎中等职。隆兴元年(1163)除夕前两天,岳甫与著名诗人杨万里雪后游西湖,杨万里有诗记其事。乾道五年(1169),张栻撰《送岳主管序》叹息岳甫的先祖有功于皇家,却不幸遭遇奇祸,而岳甫兄弟久落岭南,备尝艰难险阻,困厄流离到了极点。蔡戡《送岳大用序》则称赞岳甫“挺超卓之才,禀刚锐之气,患难穷困,愈挫而愈不衰,发而为文,清逸旷快,亦如其人。”袁说友《岳大用寺簿惠佩刀》诗中有“文阵谈锋不可当”“十九人中见颖囊”等句,极赞岳甫的才气。淳熙十二年(1185),爱国诗人陆游撰《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中有“甲子一周胡未灭,关山还带泪痕看”“不眠数尽鸡三唱,自笑当年起舞心”等句,反映了他与岳甫的共同心声。《金佗粹编》载,岳甫之子岳觐任筠州新昌县主簿,岳觌[dí]任处州庆元县尉。绍定三年(1230),李曾伯撰《京西提举司平籴仓记》则载岳觌“字明可,岳忠武之曾孙,今为朝奉大夫”,可知岳觌当时为从六品文官,任京西南路提举常平。

岳珂(1183~1243)字肃之,号亦斋,晚号倦翁、棠湖翁。岳珂自幼跟随父亲岳霖宦游各地,六岁在湘南,八岁赴杭州,直到十岁时父亲在广州去世后回到九江读书,1198年参加江西漕试并中举。1205年开始出仕,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曾为韩侂[tuō]胄的“开禧北伐”运送钱粮。后历任光禄丞、太官令、扈寺主簿、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等京职,1217年出任嘉兴知府。1219年任江南东路转运判官,1221年任军器监淮东总领,到1228年,岳珂的职务升至“朝请大夫、权尚书户部侍郎、总领浙西江东财赋淮东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通城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1233年,岳珂因一首小诗被罢官,回到九江闲居五年。1238年起复任湖广总领,1239年罢归九江,旋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封邺侯。1240年7月权户部尚书,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兼守当涂。1241年遭弹劾罢官再回九江。岳珂为宋廷理财二十多年,是一方能吏。“西望沙羡东秣陵,湓江中道是归程。柳阴系缆人归后,频有黄鹂三四声。”沙羡是指武昌,秣陵是指南京,无论宦游何处,归程总在湓浦,岳氏一脉总是以九江为家乡的。岳珂也是一位学者,他继承父亲的遗志,整理岳飞的遗文、遗事,为岳飞辩诬,成《吁天辨诬集》五卷、《天定录》二卷进献朝廷,促使宋宁宗于1204年加封岳飞为鄂王。岳珂还有《宝真斋法书赞》《桯史》《愧郯录》《玉楮集》等共计124卷,是后人研究宋代历史、艺术、典章的重要资料。据上海市金山区岳飞文化研究会会长岳巧明多方考证,岳珂极可能葬在柴桑区天坡村叶家墩村后将军洼,在这里发现有宋代石翁仲及石马、石羊等,今被移置于岳飞文化园(岳母墓)中。今南昌扬子洲岳氏的族谱载其为岳珂之子岳䚆[yǐng]之后。


褒忠衍福迭兴废 光宗耀祖繁子孙


1268年,岳通撰《重建褒忠衍福寺记》,称岳甫为伯祖、岳珂为叔祖,虽可知其为岳飞玄孙,却不能确定其父为谁。岳通曾在杭州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一职长达十年。他在《记》中提到他从1263年开始,“竭力营葺先茔,谋办祭祀,悉有成式。”事成之后,如释重负,感叹地说:从此“归耕五老,可无虑矣”,五老峰指代庐山,说明岳通仍家居九江。

到了元代,从1301年开始,九江岳氏族长、岳飞五世孙、彭泽令岳适派他的侄子岳士迪(字宗元)赴杭州修复岳坟、岳寺。此时,宜兴唐门岳氏与九江岳氏通谱认宗,因此得到了宜兴岳立武、岳濬(字仲远)叔侄大力资助。1305年,他们请方回撰、赵孟頫书《岳坟褒忠衍福寺复业记》。关于此事,吴中硕儒郑元祐在《遂昌杂录》中回忆说:他小时候跟从臧湖隐先生读书的地方与岳坟相对。当时岳坟渐圮,九江岳士迪是岳飞的六世孙,为前宋迪功郎,与宜兴唐门岳氏通谱,合力修复坟与寺。他在《与归安牟景阳》一信中也回忆说,他生在岳坟之西,幼年时目击其废。稍长,又见江州岳氏及宜兴岳濬兴复之。岳士迪此次与并无血缘关系的宜兴岳氏联谱修岳坟,引出一段意想不到的后话。1386年,谢应芳《跋岳氏族谱》,改说宜兴岳氏是岳飞某位弟弟的后裔。1543年方逢时应岳俭之请撰《重修岳鄂王庙碑记》,再改说宜兴岳氏为岳霖之后,是岳飞的直系后裔。同时,岳俭还创建岳霖墓及岳飞衣冠冢,流传至今。

乾隆五年(1740)分巡广饶九南道李根云等在岳飞夫人李氏墓前立《声叙碑》。据该碑记载,岳飞一直有后裔居住在九江,承担祭祀守墓的职责,直到正德十四年(1519),宁王朱宸濠在江西集兵十万发动叛乱,岳氏后裔因避乱移居江北,崇祯二年(1629)才有岳联霄等过江扫墓,并因此引发了一场与陈氏持续三百多年的墓地官司。


匡庐永铭报国志  玉兰时透忠魂香

自古以来,九江流传着许多关于岳飞的传说。比如,九江城北门原称为“北落师门”,取玄武七宿中室宿之星名,寓意为北方,不知从何时起叫成了“岳师门”,传说岳飞从此门出师北伐。

又比如,传说岳飞乃如来佛头上大鹏金翅鸟转世,五百年后,大鹏鸟再来九江,发现回龙矶锁江楼前四条镇水铁牛熠熠生辉,误以为是金人的“拐子马”来了,怒发冲冠,立即俯冲下来,啄掉了半个回龙矶,引发地震,镇水铁牛也因此落入江中。

再比如,报国寺位于庐山马耳峰下报国垄中,据《江州志》记载,始建于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因为是受皇恩而立,为报国主之恩,故名“报国寺”。后来民族英雄岳飞率岳家军驻扎九江,并安顿家属、部眷于庐山石门涧附近。因此本地民众世代传说该寺原名白云寺,环境幽雅。一日,岳飞率部属多人到通远查营时,特地慕名到白云寺礼佛,为将士祈福,并捐修寺院。此后,岳飞经常光临此寺,与僧人一道赏景、吟诗、下棋,并亲手种植一株樟树和一株白玉兰。至今,这两棵古树仍然枝繁叶茂,长势喜人。尤其是那棵白玉兰树,每至开花时节,几百米之外就能嗅到它浓郁的芳香,成了岳飞精神永远活在庐山脚下的象征。在岳飞被害之后,他的一些部属躲到寺中落发为僧,在寺内祭祀岳飞,并将其改名为报国寺,取“尽忠报国”之义。匡庐永铭报国志,玉兰时透忠魂香。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八百多年,反映了九江人民对英雄的无限景仰,对英雄的永远怀念。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