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自然”与陶渊明
■ 林德元
2018年夏天,我在庐山市温泉镇唐家湾采访时,听村民爆料了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他们村庄后面的高山崖壁上,有陶渊明亲手凿出的四个大字:天生自然。我非常惊讶,决定要亲眼目睹陶渊明的手迹,看看一千多年前的他书法如何。
村医唐光义开车,陪我一同朝村后的大山奔去。他是唐家湾人,从小就看过“天生自然”四个字,熟悉路,路上还跟我描述代代相传的当年陶渊明凿字的情景。那么大的一面石壁,陶渊明当年就像一只爬山的壁虎,贴在石壁上奋力凿石,花了好多的日子,终于凿出了四个比房子还要大的字。据说他凿累了,就下到地上喝两口酒,有了劲又爬上云梯继续凿,那黑色花岗岩非常硬,一槌下去就现一个白点,陶渊明也不急躁,每天凿啊凿,一个白点连接一个白点,最后连成一笔一画,再连成四个大字,“天生自然”就凿出来了。已经六十岁的唐光义,好像他参加过凿字工作似的,讲得有鼻子有眼。
车子绕过唐家湾村前的公路,往右一转弯,径直往山里开去,就像一头扎进了大山的深幽沟壑里,屋舍渐渐稀少,只见满眼都是青山。唐光义医生告诉我,这里历史上是陶渊明和他的后人们居住过的地方,叫作栗里陶家。现在还有很多地名叫陶家山、陶家岭、陶家港、陶家田,山里面还能见到许多陶姓人的墓碑,碑牌上都刻着陶渊明后裔的世袭文字,一代接一代地传承,传到现在是一千多年的历史。
到了一块巨大的山崖陡壁前停下,唐光义说:“到了!这里就是陶渊明凿字的地方。看,就在那高高的山崖上。”
我顺着唐光义的手指看去,结果什么字也没有看到,只见一面五六层楼高的黑色花岗岩崖壁上,留下的不是陶渊明的文字,而是刀斫一样整齐的断面,还有崖壁脚下堆积成山丘一样的石屑,有青草从石屑里顽强地生长出来,叶子在微风中摇曳招手。
我问:“天生自然”呢?
唐光义回答:没有了。
我惊奇地问:哪去了?
唐光义回答:打掉了。
我脸色大变,气得说不出话来。
唐光义连忙解释说:二十多年前,村里开发黑色花岗石,唐家湾的年轻人想发财,把那面五六层楼高的巨石凿成一块块方石料,被人买去加工成了高档建筑板材,“天生自然”四个字便消失了,幸好上海档案馆和江西图书馆还藏有“天生自然”四个字的微缩拓片,是百年前的文史爱好者精心复制的。
我一听,觉得真是可惜,却面壁无语,保留了一千多年的摩崖石刻,竟毁于二十年前的一次无知,硬生生被唐家湾的愣头青们给毁掉了,其价值不知是卖黑色花岗岩荒料的多少倍?
惋惜感叹之余,我不免对这个地方的厚重历史感到吃惊,后来到处查找“天生自然”四个字的有关记载。
好友陈再阳为我提供了一个真实的记载:“天生自然”真有其事,据同治《星子县志》载,“陶渊明凿天生自然四字在通书院棋盘石侧,唐家湾后山”。同治《南康府志》载:“天生自然,元嘉元年九月一日书”。
根据时间推算,“天生自然”四个字书于424年,与民间传说相符。陶渊明生于365年,死于427年,享年62岁。在他去世前的三年时间里,也就是从彭泽辞掉县令之后,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在自己居住的村庄后面,于崖壁巨石上亲书“天生自然”四个字,也算是死后为世人留下了一份愿想。
作为一名回归故里的文化人,除了大量的诗文传世之外,陶渊明认为还应该有书法传世,这是他的浪漫情怀。于是,他搭起一架云梯,攀爬到崖壁上手书“天生自然”四字,然后每天拿着铁锤钢凿,不停地敲打,不停地凿石,山林里回响着叮叮咚咚的声音,这是一种豪放!何以解愁,唯有美酒;何以纵情,唯有凿石。他做过参军、彭泽县令,后退隐躬耕,回到了栗里陶村,过上了亲近大自然的世外桃源生活,如兔入草地,似虎归山林,心情是格外的舒畅,某一日忽发奇想,手书“天生自然”并刻石自娱自乐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以想象,陶渊明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描写了田园风光,又用苍劲的书法,抒发自己崇尚大自然的美好心情,表现出他不愿同流合污、向往太平社会的情思。诗语朴素自然,散文情景交融,书法恣意豪放,体现了陶渊明的诗、书、文合璧。
几年前,国家因为环保需要,将所有开山凿石的经营生产全部关停,唐家湾后山的黑色花岗岩开采也被叫停,大自然又归于了寂静,只是“天生自然”崖壁石刻再也回不来了。我向有关方面提议过,请派人赴上海档案馆和江西图书馆找回“天生自然”四个字,在原来的石壁上重新凿刻,并不是什么难事,应该让“天生自然”重归自然。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