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亿年前古鱼类新属种九江江夏鱼在武宁发现

2023-05-21 08:01:00   掌中九江
浏览量 49832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研团队在武宁县澧溪镇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江夏鱼。

这次最新发现的九江江夏鱼是研究团队在当地志留纪早期地层中发现的第三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是继发现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之后,在该地区志留纪地层中发现的又一个真盔甲鱼类新属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生山显任介绍,为什么盔甲鱼类在我们武宁这个地区这么繁盛,这是因为武宁在4.4亿年前志留纪早期,是处于一种靠近古陆的一种非常浅的一种海洋环境,正是这种非常浅的海洋环境,它会在水底会积累大量的有机质,所以非常适合鱼类的生存。

本次新发现的九江江夏鱼在系统分类上它与发现于湖北武汉地区的后棘江夏鱼同属曙鱼科,专家介绍同一个属在不同的地方发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底层意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盖志琨说,古生物研究实际上就是为这种古鱼类的一种寻亲之旅,九江江夏鱼的发现实际上就是后棘江夏鱼的亲兄弟,我们去年的时候为浙江网状安吉鱼找到了“亲兄弟”叫刺猬安吉鱼,随着野外发掘的加大,我们相信会在澧溪镇这个地方发现越来越多的古鱼类化石。

研究表明,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以中国长江流域为主的华南板块曾是一片广阔的扬子海,分为上下扬子海,江西武宁和湖北武汉在志留纪早期同处于上下扬子海的过渡区域,两地近处直线距离相距不足200公里,九江江夏鱼化石的发现为赣西北和鄂东南地区同时期地层间的对比提供了直接化石证据,也印证了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可能通过九江海峡完成跨洋子海的南北迁徙,对于深入理解志留纪早期盔甲鱼类的辐射演化及生物古地理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学家在武宁澧溪镇九江江夏鱼这套含鱼红层的发现,可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物地层学意义,它是我国近二十年古鱼类研究取得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进展,为整个华南海相红层时代的确定起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一个时间标尺把这个时间卡住了。盖志琨说他们在浙江长兴、安徽巢湖、湘西、重庆,甚至新疆,发现了相似的含鱼地层,通过对这些含鱼地层的综合研究,最终确定了澧溪镇这套海相红层的时代为志留纪早期大约是在4.38亿年前。

(蒋德先)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