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讲述)知青生活给我的人生启迪

2023-05-21 08:59:09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1696

image.png

知青生活给我的人生启迪

■ 胡振鹏

1968年8月,20岁的我下放到原星子县涂山垦殖场,成为每月拿16元工资的学徒工;1971年涂山垦殖场撤销,并入原星子县朝阳公社(现在是共青城市泽泉乡)。其间,我种过田,做过砖瓦,榨过油,最后成为公社农民水利技术员,1978年3月离开朝阳公社到江西工学院读书。十年知青经历不仅锻炼了我的体魄,掌握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技能,开辟了后半生的教学科技工作的方向;同时深入了解了农村,对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深厚感情,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下放初期的两件事,深深地影响了我这一辈子。

群众心里有杆秤

1969年6月下旬,赣北普降暴雨,博阳河水位猛涨、洪水咆哮,博阳河下游两岸的圩堤相继溃垮,唯有涂山堤像一只木盆孤零零地漂浮在鄱阳湖的西北角。7月初的一天凌晨,一阵急促的锣声把我惊醒。“不好,堤坝出险了!”我一口气跑到出险的地方。只见堤坝发生内塌坡,堤脚的溃口三丈多宽,六七尺宽的堤顶仅剩不到三尺,溃垮的泥土一块一块地塌滑到堤内的烂泥塘中。站在我前面的垦殖场革委会主任——大家仍然按习惯称他为“伍书记”大喊:“不好了!不好了!”站在溃口对面的梅师傅说了一句“还有救!”梅师傅是从湖北黄梅县迁到涂山来的,五十多岁,在长江防洪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伍书记立刻组织先后来到现场的人挖土、挑土、装草袋,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想都没想堤坝彻底溃垮的后果,跟着梅师傅下到溃口中叠草袋,一场抗洪抢险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梅师傅和我站在溃口烂泥中,泥水掩过膝盖,一袋泥土一百多斤,放下去立刻下沉到烂泥中不见踪影。我俩不停地将装满泥土的草袋叠在溃口中,累了也不敢伸腰喘气。九点多钟,又有四个年轻人下到溃口中,并带来了几个馒头和咸菜,大概是伍书记给我们安排的早餐。叠草袋的人多了,岸上取土、挑土、装灌草袋的人更多,但溃口中一个个装满泥土的草袋仍然不断地沉陷、下滑。午饭后,在溃口内叠草袋的增加到二十多人,抢险进度明显加快;一直到傍晚,填堵溃口仍然没有明显效果,填下的成千上万袋泥土都沉陷到泥泞中、下滑到烂泥塘里。圩堤内坡继续崩塌,吃晚饭时,堤顶崩坍到不足一尺宽了。我有点沮丧地说:“难道溃口是一个无底洞?”梅师傅说:“草袋沉下去可以强基固脚,只要没有彻底垮塌,我们还要加油!”

电工师傅拉来了电线,装上灯泡。晚上,工地灯光明亮,抢险工作紧张有序,谁也不敢丝毫懈怠。后来,填筑草袋的速度终于超过了塌坡下陷的速度。天亮后,溃口已经填堵了两尺多高,烂泥塘中露出了昨天填筑下去的草袋。堤内基脚得到加固以后,抢险工作比较顺利,大家又奋战一天,崩坍的溃口全部封堵,抗洪抢险取得了胜利!

年末评选“先进生产者”时,生产队推荐了我。垦殖场召开表彰大会的那天,队长分派我去挑土坯砖,为以后将来的下放知青盖房子。我明白,“先进生产者”没有通过场部审查。虽有遗憾,心中还是比较坦然。在生产队分一张棉絮票都要讲家庭出身的年代,怎么能够让一个戴着“可以教育好子女”帽子、接受“再教育”的人成为先进生产者呢?挑砖挑到上午九点多钟,场里一个干部来到建房工地,叫我不要挑砖,赶快去开会。跟着他来到场部,场部门口一片喧哗,只听见一位老队长喊着:“今年胡振鹏不当先进,我们都不够格!”垦殖场办公室主任站在扶梯上,在光荣榜上写着我的名字。主任下了扶梯,对我说:“对不起,抄写光荣榜时,把你的名字漏掉了,赶快进去开会吧!”我小声地说了一句:“我不够格啊!”一个年轻人接过我的话:“怎么不够格,防洪抢险那天,看到你和梅师傅在溃口叠草袋没有什么问题,我才敢跳下去了!”

我在主任的引领下进了会场。这一天我特别激动,开会的内容一点都不记得。不是由于评上了先进生产者而激动,而是在这几乎看不到一点前景的知青生活中我发现了人生价值:

“一个人不管什么身份、处在什么场景,只要为社会做了一点有益的事情,群众心中有杆秤!”

这一信念一直支持我走到今天。

千斤压顶不弯腰

我们下放到涂山垦殖场时,正在修建电力排灌站,抽水设备还没有到位,电力线路也没有架设。涂山圩内有四千多亩农田,分为三片灌溉,设有三个抽水机站,但只有一台36匹马力的柴油机做动力。因此,这台柴油机需要在三个抽水机站之间抬来抬去。据说这台柴油机有几千斤重,垦殖场以基干民兵为主组织了一支40人的抬柴油机队伍。大概由于我身材高、有力气,1969年“双抢(抢收早稻、抢栽晚稻)”时,吸收我进入这支队伍。

七月底的一天,通知我去抬柴油机。一到现场,只见一根一丈多长、七八寸直径的柏木用钢缆捆扎在柴油机上,四根碗口粗的木棒用绳索捆扎在柏木上,木棒两边各安排两对抬杠。算起来,直接抬柴油机的共32人,其余的人从事引路、帮扶或必要时替代等辅助工作。

人到齐了,民兵连长开始布置任务:“今天将柴油机从这里(黄家桥抽水机站)抬到一队抽水机站,路途虽然远点,但比较平坦,关键是要下两个坡。”连长特别叮嘱新增加的队员:“平路上每个人肩上的负担并不重,上下坡时有些人肩上的负担特别重。这时候千万不能弯腰,一个人弯腰可能会使一帮人受伤害。”随后,连长安排每个人的位置,个头较高的16人在柴油机前面,个头稍矮16人在柴油机后面,我分配在前面第二根木棒左边。大家各就各位,将自带的抬杠用绳索套木棒上,连长喊一声“起!”大家都挺起腰杆,柴油机抬起来了。一声“走!”我们迈着稳健的步伐抬起柴油机上路。

正如连长所说的那样,走在平坦的路上,我感到肩上只有一百来斤的重量,心中不以为然。下坡后走了几步,感到越来越沉重;随后肩上突然出现一种千斤压顶的感觉,似乎整个柴油机的重量全部压在我身上;心里不免有点慌乱,大腿感到发软,仿佛脊椎骨就要压碎。正在此时,连长大喊一句“挺起腰啊!”大家齐呼“嗨哟!”顿时,精神振作起来,腰杆子感到硬了很多,脚下也更有力了。稳步地走了一段路,肩上又感到轻松了。在“挺起腰啊!”“嗨哟!”的号子声中我们顺利走过了第二个坡。

此后,每年我们都要抬运柴油机三四次。1971年,电力排灌站建好了,电力线路也拉通了,我们最后一次将这台柴油机抬进了场部的大仓库,垦殖场以柴油机为排灌动力的历史打上了句号。但“千斤压顶不怕难,挺起腰杆向前进”的精神却一直鼓舞着我。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许钦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