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四宽”最优环境,让青年人才在中小城市大放光彩

2023-06-08 15:14:58   
浏览量 28846

   “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面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国各地人才工作百家争鸣、人才政策迭代升级、人才投入真金白银,给中小城市的人才工作带来不小压力。广大中小城市如何营造属于本地区独一无二的城市气质,在激烈的青年人才竞争中取得优势?笔者认为应该努力营造“四宽”人才环境。

  一是政策环境要“宽广”。“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中小城市要有大胆引才的气魄,坚决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扫清人才合理流动的人为障碍。人才政策重心要由过去追求高学历、高头衔、高职称的“高大上”,转变为覆盖基础人才队伍务实管用的人才“多而全”。一要摸清本地重点优势行业人才底数,编制人才需求目录,深入实施双招双引,刚性引才和柔性引进“双管齐下”,有针对性地招引青年人才,推进人才带项目、项目育人才的良性循环;二要走出去引才,利用在外人才工作联络站、人才研发飞地等平台开展人才招引服务,吸引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回流;三要拓宽工作视野,打破人才身份编制、国籍户籍、隶属单位等刚性制约,适应人才社会化要求,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虹吸效应”。

  二是政务环境要“宽厚”。“地薄者大木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人才服务单位要摒弃大包大揽的惯性思维,找准工作定位,探索“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人才支持服务体系。各级党委(党组)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要充分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动到企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调研人才需求的难点痛点,主动谋划解决青年人才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对“高精尖缺”人才,要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提供“私人定制”式人才服务;组织部门是人才之家,要擦亮爱才惜才“金字招牌”,最大程度精简政策兑现程序,充分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推进人才服务事项线上线下“双线选择”,实现人才事项“一次申请、限时审批、线上兑现”,为人才提供无感式服务、数字化管理;职能部门要主动作为、广开门路,以“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做青年成才路上坚定的“同行者”。

  三是科创环境要“宽容”。“常格不破,人才难得”。要坚持“四个面向”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科技创新型人才分类评价制度。首先要打破“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和“一刀切”的不良倾向,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要突出中长期评价目标,对一些耗时长、基础研究投入多的科研项目,适时延长评价周期,真正让科技人才静下心来、甘坐冷板凳;其次要构建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扩大高校、科研院所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自主权,让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与所有者收入“挂钩”,增加知识价值分配比重,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让科技成果“活”起来;最后对急需紧缺的优秀人才,要有特殊的支持政策,找到人才发现的“广角”、延伸人才分析的“视角”、探索人才识别的“触角”,不求全责备、论资排辈,尊重人才的特殊成长规律,努力开创青年人才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

  四是社会环境要“宽松”。“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人才所思所想,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关心关爱。青年人才正处于创新创业的上升期,也处于子女就学、住房保障、薪酬待遇的压力期,要加大人才政策落实力度,既在事业上支持扶持,也要积极化解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加强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党的人才工作新政策、新成效,加大对优秀青年科研工作者、青年劳动模范、青年创新创业人才的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精神。要加大青年人才的政治引导,对作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人才,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给予“里子”“面子”“台子”多重激励,让人才经济有待遇、事业有舞台、成长有空间、未来有发展,真正让中小城市成为青年人才安心、舒心、开心的创新创业热土。

(来源:大江网)

编辑:王文婧

责编:许钦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