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备孕误区,看看你有没有踩雷

2023-08-25 16:33:44   
浏览量 28764

图片

妇保健康小课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家知道吗,40%的妊娠都是意外怀孕。这就面临着两种困境。一种是没有生育需求进行人工流产,而无痛人流不等于无伤人流;另一种是有生育需求,但因为没有准备,可能在受孕当月甚至怀孕后不知情的情况下有抽烟、饮酒、服药、染发、美甲等不良因素的暴露。虽然另外60%是有意识“备孕”的,但也存在很多误区,没有做到科学备孕,好孕的概率也只比意外怀孕略胜一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是育龄夫妇对备孕常见的认识误区。



图片

这六个备孕误区

看看你中了几个


图片


误区1

不避孕就算备孕

随着人们对生殖健康的认识,近些年避孕意识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大部分意外怀孕其实是源于不科学的避孕方式或对单次不避孕抱有侥幸心理。很多育龄夫妇在工作生活稳定后,觉得是时候要个孩子了,就会解除避孕,认为不避孕了,就算开始备孕了。

事实上,计划怀孕包括三部分内容:

图片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保持适宜体重,增强身体素质;

2.完善孕前检查,排查风险因素并给予孕前调理;

3.补服叶酸等营养素。

图片

第一条和第三条知晓度和执行率相对高些,重点是第二条。孕前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保障母胎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之一,也是出生缺陷防控和妊娠并发症防控三级预防中的一级预防,属于妊娠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只有第一个“关口”把握好了,后面孕期产检及分娩的过程才能更顺利。

图片


误区2

我家没有遗传病家族史

不可能怀有问题的孩子

很多人认为遗传病就是家族遗传下来的疾病,其实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也就是染色体、基因改变所导致的疾病。而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遗传代谢性疾病、功能异常等。出生缺陷可能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引起,也可以是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或不明原因。

图片

很多人认为胎儿畸形、罕见病都离自己很远,只是别人家的事,这种侥幸心理很不可取。事实上,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6%,一旦发生在自己家庭,是非常沉重的“悲剧”。通过孕前检查发现高危因素、育龄女性或夫妇型单基因病携带者筛查、科学备孕,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误区3

怀孕后建档定期产检就可以了

不用做孕前检查

影响胎儿发育的不良因素主要发生在孕前和早孕期,不少女性发现怀孕的时间在月经推迟后7-10天甚至更晚,因而当发现怀孕来医院检查时,胎儿已经在母体内发育了一段时间,可能有些危险因素已经影响到了胎儿的正常发育。

而孕前检查是针对育龄夫妇进行相关风险因素的筛查及优生咨询指导,并对部分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控制,可以大大减少不良因素的暴露。


误区4

孕前检查是高龄或流过产的人需要做的,我身体好不用做

有些疾病属于亚临床期,本身就没有任何症状,只能靠检查发现,比如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它在育龄女性中的发生率约2%-3%,如果没在孕前进行筛查及干预,孕后有引起流产风险及远期影响胎儿神经系统、智力发育风险。


误区5

第一胎生得顺利,体检也都正常,第二胎不用做孕前检查

图片

普通体检主要是针对身体多个系统的一般检查,并没有着重于生殖系统及优生项目。二胎备孕不少女性也是近高龄或已经是高龄状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会发生改变,生育力可能会降低,不孕、流产、胎儿畸形、妊娠期并发症等风险会增加,因此更需要进行孕前检查及优生咨询,尽量避免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结局。如果第一胎是剖宫产,也需要关注子宫疤痕的愈合情况。


误区6

孕前检查是女方的事

男方不用做

图片

生孩子是两个人的事,男性生殖系统异常可能会引起不育,而且男性也有不少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饮酒、熬夜、过度疲劳等,会影响精子质量。肥胖、高糖高脂饮食、偏食等,也可能影响精液参数,导致生育力和生育质量下降。男方一同做孕前检查及风险评估咨询指导,是对妻子、对家庭负责任的表现。


图片

特别提醒


生儿育女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人们通常会在养育孩子的时候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做各种培养规划,但其实,为孩子做的第一个规划,就是有规划的备孕。生育聪明健康的宝宝是我们共同的心愿,要实现这个愿望,就请从备孕期开始,做好孕前检查,学习孕育知识,从身体和心理各方面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科学健康孕育,让每一个新生命都有备而来。

(来源:九江市妇幼保健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卢江文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