櫽括词里的庐山诗文
■ 滑红彬
宋词中有一种特别的类型,叫做櫽括词。“櫽(yǐn)括”又作“櫽栝”,原意是指对木材进行矫姿定型的工具,引申为对原有文章的内容情节加以裁剪和修改。《文心雕龙·熔裁》:“蹊要所司,职在熔裁,櫽括情理,矫揉文采也。”其中“櫽括情理”就是指矫正情理方面的不当,使用的正是櫽括的引申义。而櫽括词的意思就是将其他诗文裁剪改写成词的形式,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文体。
真正确立櫽括词体裁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一代文豪苏轼,他的《哨遍》就是櫽括《归去来兮辞》而成:
为米折腰,因酒弃家,口体交相累。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露未晞,征夫指余归路,门前笑语喧童稚。嗟旧菊都荒,新松暗老,吾年今已如此。但小窗容膝闭柴扉,策杖看孤云暮鸿飞。云出无心,鸟倦知还,本非有意。噫!归去来兮。我今忘我兼忘世。亲戚无浪语,琴书中有真味。步翠麓崎岖,泛溪窈窕,涓涓暗谷流春水。观草木欣荣,幽人自感,吾生行且休矣。念寓形宇内复几时,不自觉皇皇欲何之。委吾心,去留谁计。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但知临水登山啸咏,自引壶觞自醉。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还止。
《归去来兮辞》在宋代得到众多士人的尊崇和追和。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苏轼更是作《和陶归去来兮辞》及《归去来集字十首》等作品。在苏轼的影响下,苏辙、秦观、晁补之、张耒、李之仪、道潜等人均追和《归去来兮辞》,成为陶渊明接受史上重要的现象。苏轼也是櫽括《归去来兮辞》的第一人。南宋著名词论家张炎说:“《哨遍》一曲櫽括《归去来辞》,更是精妙,周(邦彦)、秦(观)诸人所不能到。”此外,米友仁《念奴娇》、杨万里《归去来兮引》、林正大《酹江月》、张可久《点绛唇》、李致远《粉蝶儿》等作品也都是櫽括《归去来兮辞》而成。
除了《哨遍》,苏轼的《水调歌头》櫽括韩愈《听颖师弹琴》,《浣溪沙》櫽括张志和《渔歌子》,《定风波》(咏红梅)甚至櫽括了自己的《红梅》诗。在苏轼的影响之下,许多作家都写过櫽括词,著名的有黄庭坚、贺铸、朱熹、辛弃疾、杨万里、刘克庄、蒋捷等人,可谓是树一代之新风。而最专注于櫽括词的作家当属林正大。林正大,字敬之,号随庵,浙江永嘉人。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曾任严州学官。著有《风雅遗音》两卷。林正大共有词作四十一首,皆为櫽括词,其櫽括对象十分广泛,既有王羲之、陶渊明、王绩、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李贺、刘禹锡等前代作家的诗文歌赋,还包括范仲淹、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韩子苍等当代名家的得意之作。从他的櫽括词中,可以大致看出当时人所推崇的文学名篇有哪些。
林正大的櫽括词中有三首与庐山有关,第一首是《酹江月》:
问陶彭泽,有田园活计,归来何晚?昨梦皆非今觉是,实迷途其未远。松菊犹存,壶觞自酌,寄傲南窗畔。闲云出岫,更看飞鸟投倦。
归去请息交游,驾言焉往,独把琴书玩。孤棹巾车丘壑趣,物与吾生何恨。宇内寓形,帝乡安所,富贵非吾愿。乐夫天命,聊乘化以归尽。
这首词是由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改写而成。林正大的这首《酹江月》相较于原作,文字仅占三分之一左右,因此需要对原作进行大幅度的裁剪择取,省略了许多细节描写,只保留最主要的意象和文字,虽然不如原作丰富厚重,却仍能突出陶渊明的高风逸韵,也可见林正大对《归去来兮辞》理解透彻,概括到位。
第二首是《沁园春》:
庐阜诸峰,炉峰绝胜,草堂介焉。敞明窗净室,素屏虚榻,要仰观山色,俯听流泉。中有池台,旁多竹卉,夹涧杉松高刺天。堂之北,据层崖积石,绿荫浓鲜。
堂东瀑布飞悬。似雨露霏微珠贯穿。有春花秋月,夏云冬雪,阴晴显晦,雾吐烟吞。右抱琴书,左携妻子,杖屦从容尽暮年。平生志,赖清泉白石,实听余言。
这首词是由白居易《庐山草堂记》改写而成,对于庐山草堂的位置,草堂内部的陈设,草堂四周的景物,以及隐居于此的乐趣等方面皆有细致的介绍和描写,文脉贯注,语言流畅,形象鲜明,令人顿生向往之情。原作一千余字,櫽括之后仅一百余字,却能将原作的主要内容及精神风貌表现得甚是恰当,可见作者运思之巧妙,也可见櫽括词独特的魅力所在。
第三首是《水调歌头》:
庐山几千仞,屹立并长江。扬澜左里,洪涛巨浪日舂撞。风止雪消冰净,相与泊舟登岸,攀磴望空谾。岩壑响松桧,巨石激流淙。
事幽寻,遗世俗,绝纷痝。幽花野草香满,时有鹤飞双。羡子买田筑室,欲使浮岚暖翠,坐卧对轩窗。我欲为君说,安得笔如杠。
这首词是由欧阳修《庐山高》改写而成。《庐山高》全称《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是皇祐三年(1051)欧阳修为好友刘涣辞官归隐庐山之时所作的送行诗。欧阳修对自己的这篇作品十分满意,曾自称:“我的这首《庐山高》,世上没有其他人能写得出来,也只有诗仙李白才能办到。”该诗气格雄豪,意象瑰奇,音韵铿锵,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这首櫽括词保留了原作壮思湍飞的丰富想象,瘦硬奇崛的语言风格,并发挥词作“要眇宜修”的特点,从直面高山大河的视角转换为凭窗眺望,如同将满室生风、翰墨淋漓的壁画变成韵味悠长的册页,别有一番风味。
櫽括词是以词的形式对其他作品进行改写,虽然需要裁剪的工夫和谋篇的巧思,但与正常的文学创作相比,缺乏原创性,不免遭受批判。王若虚《滹南诗话》卷二:“东坡酷爱《归去来辞》,既次其韵,又衍为长短句,又裂为集字诗,破碎甚矣。陶文信美,亦何必尔,是亦未免近俗。”原作已经如此美妙了,又何必费心改写呢。的确,改写名篇名作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真正能够改得青出于蓝,胜于原作的,几乎没有。那又何必从事櫽括呢?这也是櫽括词总体数量不多的主要原因。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苏轼的才气与学问,不落窠臼,自铸伟词都是信手拈来的事情,他为何要櫽括他人作品呢?其实苏轼早已揭晓答案,其《哨遍》序文说:“陶渊明赋归去来,有其词而无其声。余治东坡,筑雪堂于上,人俱笑其陋。独鄱阳董毅夫过而悦之,有卜邻之意。乃取归去来词,稍加櫽括,使就声律,以遗毅夫,使家僮歌之,时相从于东坡,释耒而和之,扣牛角而为之节,不亦乐乎。”原来苏轼太喜欢《归去来兮辞》了,就将原作加以改编,方便用当时最流行的音乐唱出来,类似于今天的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可以说,櫽括词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原作配乐,增加其音乐性,方便其演唱传播。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只有櫽括词而没有櫽括诗?因为词是配乐而歌的。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钟千惠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