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完成本院首例椎基底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开通术

2023-09-21 14:14:24   
浏览量 29044

图片

近日,一位从外地来的患者杨先生到活水院神经内一科就诊。他于一周前突发头晕、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伴四肢无力前往当地医院治疗,但症状持续加重,后转至市内某医院治疗,经过检查发现脑内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颈内动脉及大脑中的动脉等多处脑血管闭塞、狭窄,因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建议请外院专家实施手术。


患者及家属考虑后选择转入市一医院,入科后发现患者行走不稳、构音不清、吞咽困难,情绪低落,市一医院进一步完善头颅MRI检查提示脑梗死面积较前明显增加,神经内一科副主任医师汪进丁团队完善术前脑血管HR-MRI准确评估闭塞长度、形态及斑块情况等术前检查及评估,制定规范的药物治疗方案,同时组织MDT多学科讨论(神经外科、血管外科、心血管科、影像中心等),与患者及家属积极充分沟通后,在全麻下行椎、基底动脉闭塞开通,术中造影证实血管慢性闭塞等情况,神经内一科主任沈小平与汪进丁医师共同准确评估路径、闭塞段长度、侧支循环等血管情况后,微导管带微导丝小心通过闭塞段,球囊扩张成形后椎、基底动脉开通成功、成形良好,并能长时间维持血流灌注,并未给予颅内支架植入等,术后麻醉复苏亦非常顺利,术中、术后无并发症。术后患者不仅头晕及四肢无力等症状均有改善,脱离了乌云的笼罩,术后3天便高高兴兴地自行行走回家。以下是患者的手术过程及资料。


外院头颅MRI提示脑干脑梗死(图1),头CTA示椎基底动脉闭塞(图2)

图片

图1

图片

图2

入院后市一医院头颅MRI提示脑干偏左侧脑梗死较前增加、右侧小脑及枕叶新发急性梗塞(红箭)(图3),MRA提示基底动脉近端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未见显影(红箭)(图4)

图片

图3

图片

图4

颅内血管高分辨磁共振斑块成像 提示:基底动脉动脉粥样硬化、闭塞(考虑稳定斑块)。(图5、6红箭)

图片

图5

图片

图6

术前脑血管造影右侧椎动脉开口中度狭窄,远端终于PICA,左侧椎动脉开口中度狭窄,V4段以远及基底动脉近端闭塞,基底动脉远端由脊髓前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等代偿缓慢显影(图7、8、9)。     

图片

图7

图片

图8

图片

图9

介入治疗将中间导管Cat5 送至左侧椎动脉V4段,采用Spacewin(2.0、3.0*15mm)球囊小心送达狭窄段,缓慢扩张,扩张后结果如图(图10、1、12)。 

图片

图10

图片

图11

图片

图12

颅内外大动脉闭塞与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是时间窗内的有效治疗方案而非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表现可以是无症状或症状长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应激状态下患者往往出现反复的脑缺血事件发作,或者卒中症状进行性恶化,还有患者可表现为认知、情感障碍等。根据《2018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非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血管内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药物治疗是颅内大动脉闭塞等基础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之上有症状恶化或反复,且有脑灌注不足可考虑介入再通治疗,闭塞开通球囊成形后,仍残余严重狭窄,可考虑进一步支架植入。该患者经过单纯球囊扩张后血管成型良好且可维持血管形态,可不置入支架,不仅为患者节省了医疗费用,同时缩短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时间,减少出血并发症。该患者为市一医院独立完成的首例椎基底动脉慢性闭塞介入开通术,后循环血管闭塞开通风险高、难度大,此例手术的成功,与手术团队经验、麻醉科、介入室、影像中心等多学科的通力合作密不可分。

(来源: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