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杏林春欲暖 传承创新恰逢时

2023-11-12 09:5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117

杏林春欲暖 传承创新恰逢时

■ 刘希波

一千多年来,“杏林”已约定俗成为中华中医药的文化符号;“杏林之风”,或曰“杏林精神”也就成了中华医道,或曰医德、医术的代名词。杏林之风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中国古代医贤以仁者爱人之德、医药惠民之术、大济苍生之志,在中医药领域所形成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国学的重要内涵。庐山是杏林精神的重要发祥之地,先贤董奉在这里开创的杏林之风,是庐山被尊称为“人文圣山”之“圣”和“天下悠”之“悠”的重要文化内涵。近日在庐山举行的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意义非凡。

杏林遗址与庐山

东汉末年“建安三大名医”之一的董奉,字君异,祖籍建安侯官(今福建福州),其行医营杏、为民济世的地域在庐山。董奉居庐山行医营杏的事迹发生在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约在公元200~300年间),其记载最早见之于葛洪(283~364)所著《神仙传》和慧远(334~416)所撰《庐山略记》等古文献,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求》及历代旧志、游记、诗词有不少记述和体现。杏林馆(杏坛庵)、太乙观董真人庙殿遗址残痕,历代古碑石刻,直接或间接承载着董奉的杏林遗韵。1989年,日本东京都和大阪府曾联合组织道教和汉方医学旅行访问团来庐山山南考察、朝觐庐山陆修静的简寂观、董奉的杏林馆,不少来庐山旅游的东南亚游客,特地打探这里的董奉杏林遗址和杏林故事。2009年9月16日,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全国200多位中医药资深专家学者,来庐山山南寻根问祖,确认上霄峰下杏林遗址为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在2023年10月28日首届中医药杏林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向庐山市授牌“中医杏林文化发源地——庐山”。

 杏林遗风薪火相传

据《庐山志》及众多古文献记载,董奉在庐山结庐行医营杏,肇启医药惠民、仁心济世的“杏林高风”,在庐山地域可谓历久不息,代有传承。

在唐代,蔡寻真和李腾空,本为高官相门之女,为追慕董奉,舍近终南山,不远千里来到庐山修道,以“丹药、符箓救人疾苦”,感动李白“携妻宗氏亦来庐山修道济民”。李渤之女李七姑,受杏林高风感化,住山南“常以草药为人治疾,尤以疗治民间水痘灵验著称”,卒于山南,“乡人立庙祀之”,后来朱熹为其庙书额。

宋代谢景先乃京城汴梁为皇室高官治疾名医,淡泊厚禄,竟来庐山杏林原址结庐效董奉行医济民。崔嘉彦驻足山南卧龙岗,采药种药为民治疾,在此著有《紫虚脉诀》等系列中医药著述行世,开创南康中医药群体,为中华中医药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淳熙间南康知军朱端章,与董奉同为福建籍人,承先贤之风,以“问民疾苦,州刺史事也”的施政理念,躬行治疾为民解忧,于此研著并刊印《卫生家宝》等医著十七卷行世。

在元代,星邑良医刘开,光大董奉医德和崔嘉彦医术,为民治疾,遇贫苦者不取酬,著《刘三点脉诀》等多部医著,广为后世中医界推崇,获皇室赐号“复真先生”,光大了南康中医医学群体。

在明、清两朝,刘开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日益增多,地方文士热衷从医。当地俗语云:“秀才学医,笼里掐鸡”。南康中医药群体日益增大,县城和各乡党集镇都有本地和外地“郎中”及名药师行医开药铺。不仅涌现了叶清叟、查辙、罗克藻、徐必达、詹宗定等一大批名中医,产生了《医学秘要》等多部“医案医话”著作,还出现了李老三等一批治疗跌打损伤的民间名医和用中草药治疗疑难杂症的“土郎中”;研制出众多具有特效的药丸、药酒、膏药和家传验方。

近水楼台先得月。董奉开创的杏林高风,在庐山一带薪火相传、源远流长。一直影响到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依然是生生不息。这一时期有不少名老中医在中医药界悬壶济世,以中医药惠民。在当下,有大批原星子籍的中医药高素质人才在全国各地医院、中医药高校从事中医药治疗、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庐山吸引董奉的因素

董奉是一位道医,他在交州等地行医之后,因何来到庐山定居行医,当时主要原因或许不外乎如下几种。

崇道所为。庐山是中国早期道家人物及崇道之人向往驻足修道和寻求长生不老药之地。修行彭祖道术的黄山君所编《彭祖经》和后来的《庐山名贤传》都记述了钱铿即彭祖“曾过彭蠡之滨,造其名岳,今庐山是也。遍游洞府,以窥圣迹,已而把钓于台上,双鲤化双龙冲天而去”。 《庐山志》引载《九微志》:“方辅先生与老聃(老子)同跨白驴入山炼丹,得道仙去,惟庐存,故名庐山。”慧远《庐山略记》记载:“有匡续(一作俗)先生者,出自殷周之际,遁世隐时,潜居其下。或云续受道于仙人,而适游其岩,遂托室岩岫,即岩成馆。故时人感其所止为神仙之庐而名焉。”《水经注》记载:“匡庐山有三宫,岭南有大道,顺山而下,有若画焉,传为匡先生开通江道。岩上有宫殿故基三,以次而上,最上极于山峰。”陈舜俞的《庐山记》和桑乔的《庐山纪事》中记载:秦始皇为寻求长生不老之药曾登上霄峰。秦时三位将军唐建威、李德殳、宋云刁曾隐此“种桃茹芝养真”,并“惠以施贫、药以济病、言以涤迷”,使“远近蒙其福”。这些史传,或许正是董奉居此般若峰下灵溪之侧修道为民治疾的前因。

采药所需。行医必须有药,庐山山南濒临鄱阳湖,避阴向阳,景致宜人,其水土气候适宜多种中草药繁殖生长,杏树为阳性喜光植物,宜于山南种植,且杏林遗址附近有不可多得的可治多种疾病的黄龙优质温泉。

交通便捷。《三国志》载“东吴孙权令周瑜于宫亭湖操演水军”。宫亭湖紧接钱家湖汊。山南杏林遗址距鄱阳湖湖汊钱家湖仅两三华里旱道。在水上交通为主的古代,从钱家湖登舟,可北通长江,南达鄱阳湖赣、饶、修、抚、信五大水系,通达江西全省及皖南、浙西、闽西北、粤北、湘东和鄂南六省地域。这里不仅董奉回福建故里便捷,并且非常便利他到外地行医和外地求医药者来杏林求治。

杏林精神的特质与内涵

何谓杏林精神?杏林精神是中国医贤所认同和践行的、中国人民所渴求和崇尚的中华医道精神;杏林医道精神是根据古文献记述董奉在庐山以精湛的医技和高尚的医德行医营杏、为民治疾不收取报酬的事迹所体现的人文精神,是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杏林精神的主要内涵或曰精神特质是仁者爱人、医药惠民、仁心济世;其具体体现是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医药高效。

中华医道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是中华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中华医道精神,不是董奉一家独创。但是,董奉行医和在庐山行医营杏的实践,却较早、较全面、较突出地集中体现了中华医道精神,所以,自南朝以降,医界、政界乃至社会各界约定俗成地以杏林精神代指社会需要和人民所向往、崇尚的医道精神。因此,庐山是中华医道精神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杏林精神是“人文圣山”之“圣”和“天下悠”之“悠”的重要内涵。

董奉行医的年代,距今1800余年,由于屡经战乱、改朝换代,至今尚未发现他行医的著述,但是,古文献的记述和一千多年来庐山人民及全国众多知者的口碑,足可反映他的行医之道。

首先,董奉有高尚的医德。主要表现在他“有医无类”,以医惠民;为民治病不收取医药之资,只需植杏;植杏不是为己,而是“货杏得谷”,“赈救贫乏,供给行旅”。自古名医多为皇室和达官贵人治病效劳,治愈急症重病,获取重金报偿,也自感理所当然。普通劳苦大众不敢想象能求得名医大家的救治,董奉则“有医无类”,不同于那些趋炎附势的“俗医”。他在庐山行医“数年之间”,“杏树成林”,“货杏得谷,岁获二万余斛”。其治愈者绝非只是少数社会上层权贵,惠及的对象主要是广大民众。其货杏所得之谷不是自用自享,而是全部用于“赈救贫乏,供给行旅”。这是什么情怀,何等境界?纵观古今,这就是世人所渴求和仰望的仁怀爱民及无私奉献的君子情怀,是医者超越自我、轻利重义、全心济世的圣贤境界!

其次,董奉有高超的医术。数年之间治愈者栽杏成林,如若没有高超医术,哪有如此规模的医治效果。交州刺史士燮,“得毒死三日”,奉能使他起死回生;庐山下普通百姓“中疠疾垂死”,奉以动物“舐身”和“水浴”等绝技,使其“皮生即愈,身如凝脂”;“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到处求治,“医疗不效”,奉以特技,使“女病即愈”;有少年为奉本县令,初“见奉年四十余”,“罢官去后,五十余年”,再见奉时,“奉颜貌一如往日”四十余时。其起死回生和养生养颜、保健益寿之术,何等高超!

其三,董奉能炮制、巧用高效的医药。他选择庐山般若峰下行医,或许有多种原因,但这里有众多的草药和不可多得的优质温泉,应是重要因素,这是他为百姓有效治病的客观条件。他自制三丸药,可令已死三日者回生;到处求治无效者,用了他的神奇之药即愈。可知他炮制巧用之药,有不同俗医之神效。

尽管已知古文献记述董奉行医的事迹不多,但这些文献所记之事已明白、突出地反映了董奉行医的三大特质,即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医药高效,这正是杏林精神的人文内核。达此“三高”,自古至今都是患者的切望和渴求,是医者应尽的职责和担当,也是中华医道的核心价值。

古文献对董奉在庐山行医营杏,还有一些其他记述也不乏正能量。例如,“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杏林)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这既反映了董奉“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珍爱生命、友善自然的天人合一生态意识。又如他养虎守杏仓,告示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有偷杏者,虎啮死,认错谢过,奉又将死者治活。反映了董奉教化时人要去邪念、止贪欲、守诚信、行正道。

传承杏林文化的意义

传承杏林精神,就是要以医德高尚、仁心惠民为根本宗旨,以医术高超、妙手回春为职业特质,以医药高效、岐黄济世为循道途径,这种精神是医者仁心的最高境界。

病痛忧患是古今中外人类不可避免的常态。有了病痛之忧患,都切望、渴求能有名医以高超之医技和高效之医药为之除病解忧,这又何尝不是古今中外人类生存的常情、常态;至于除病解忧不需支付报酬,在古代则是世间鲜有的奇遇和人生求之难得的幸运。杏林精神对当今而言仍具有重要的普世价值。

守正创新,传承和振兴中医药,发展医疗事业,消除全国人民的病痛忧患,建设健康中国,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任务和目标之一。传承、弘扬、践行和发扬光大具有中国智慧和医疗文化特色的杏林精神,是满足全国人民的期望和需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必需。

挖掘弘扬杏林精神,传承、创新开发杏林文化项目,就其价值而言,至少可以从精神文化价值、社会公益价值、生态效益价值、旅游发展价值和产业延伸价值等五个方面得以体现。回顾近年来新冠疫情的肆虐和中医药在中国和世界多国遏制疫情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可以反证传承、发展杏林文化的必要性、紧迫性。

庐山市是以旅游业发展为主体的行政区域,奇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杏林文化是庐山优秀传统文化的殊胜经典,它不仅在医药界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特殊的关注值,因其事关人的精神修养、身心健康和民生福祉,具有全民、全人类的关注值。延伸其产业,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对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实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庐山做强旅游,图谋发展的客观必需。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如今,在韩国、日本等东南亚多国的医院都悬挂“杏林春雨”“杏林高风”的招牌,可见中华杏林文化正在逐渐成为世界人民所崇尚和渴求的“雨露”“春风”。传承创新发展杏林文化的价值,不只是事关提高中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品质,增进国人的福祉,而且事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美好未来。因此,创新发展好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业,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刘芸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