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跃智
我参加工作以后,认识了一位做补鞋生意的孙姨。
其实孙姨姓翁,她与我父亲的同事孙叔成家以后一直跟随铁路施工队伍辗转南北。铁路修到哪,她的家就安在哪。她住过茅草工棚、石棉瓦房、竹篾泥巴墙的大棚。孙叔是父亲的好友,我习惯叫她“孙姨”。
在计划经济年代,职工到了周日都要安排休整。对于单身职工来说,那时没有电视机,就在宿舍看看小人书,听听收音机,或是写信,上街给家里寄钱,理发,拜朋访友;女工们洗洗衣服,在太阳下织毛衣、聊天或约男友上街等。
修配所有一个招工的机会,经过工程队领导推荐和工程段人事部门的考试合格,我调到了景德镇的修配所工作。当时孙姨临时的家就安在景德镇修配厂。周末若不加班,我就去孙姨家过周末。孙姨早就准备好可口的饭菜。孙姨有四个孩子,加上我共七人,我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有说有笑,一会儿桌上的饭菜就吃光了。孙姨收拾好碗筷,又挑起她的补鞋机和小木箱子出门了。
我说:“孙姨你中午休息一会吧,天太热了。”孙姨回复:“星期天补鞋的人会多,我得抓紧去摆摊了。”
我看着孙姨出门了,向当时工程处修配厂的大门走去。过了一会,我带上水去看望孙姨。很远我就看到在厂大门口的树下,围坐了许多人。我走到跟前,看到孙姨右手摇动着补鞋机,左手扶鞋,补鞋机“咣当、咣当”响着,地上还有许多待补的鞋。
孙姨还没发现我到来。我说:“孙姨,您太辛苦了,喝点水。”我关切地说,“孙姨你要多保重身体。”她说:“你四个弟弟还在上学,开销大,你叔那点工资够干啥,不干不行啊!”
在那个年代,职工的生活都不宽裕,缝缝补补是经常的事,所以像补鞋、补衣服的人都特别多。孙叔每月几十元的工资,他身体还不好,常吃药,生活是紧张的。补鞋虽然挣不了大钱,但补贴家里柴米油盐还是不成问题的。有时单位还组织铁路职工家属干一些临时包工活,如卸货、搬砖块、人工砸道石等,孙姨就放下补鞋工具又去参加,一身灰一身汗,挣些零花钱。
补鞋匠的行当从古就有许多人瞧不起,认为是底层人干的力。我问孙姨:“你补鞋,会被别人看得低人一等,会议论你吗?”孙姨说:“不管别人说啥,我是靠双手干出来的!没偷、没抢、没骗,不理他,怕什么?”孙姨的一番话,打消了我的顾虑。对!是自己双手干出来的,不偷不抢不骗,不理他们。孙姨的话,使我明白了不管生活在哪个层面的人,都是要靠自己的勤劳,生活才会过得好。这是孙姨摆摊补鞋的初心。
孙姨不但在修配厂大门口摆摊给工人补鞋,而且挑起担子走村串户给村民补鞋。那时补鞋只收两分钱,多则一角。由于孙姨手艺好,收费便宜,很受工人和附近村民的欢迎。她从早七点出发,到下午五点才回家。中午自带饭,热心的村民帮她加热一下,抽空才填饱肚子。孙姨跑遍了附近的所有工厂和村镇,她挑担子一走就是三十多个春秋,从一位芳华青年走向了老年。
我曾经看过 《行动就是最好的机遇》一文,讲述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朱某为了供儿子上学,在北京一边修鞋、一边努力学习西班牙语,后来华丽转身为故宫解说员,在京买了房子,还供儿子大学毕业。她说;“不要去刻意寻找什么机遇,因为行动就是最好的机遇。”由于孙姨夫妇勤俭持家,供四个孩子完成了学业,后来都参加工作并成家立业。如今七十多岁的孙姨健康幸福,儿子买了新房,她与儿子一起生活。前几年孙叔病故了,逢年过节我都会去探望她。
三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的脑海中依然可以看到,中等个子、身体单薄的孙姨挑着补鞋的担子,风里来雨里去,穿行在去摆摊的路上。她真实、勤劳的心灯,时刻在照亮着我去生活、去工作。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