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往事之——
蔡若虹的传统、现代与乡情
■ 冯晓晖
概述:
1910年1月26日,中国近代著名美术家蔡若虹出生于九江市。
蔡若虹(1910-2002)江西九江人,新中国美术奠基人之一、著名美术家、社会活动家。原名蔡雍,笔名雷萌、张再学。
蔡若虹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同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后在上海从事漫画创作。1939年后任延安鲁艺教员、美术系主任。1946年后任《晋察冀日报》美术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编辑、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美协第一至四届副主席。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评述:
称蔡若虹先生为美术家而不是画家甚至大师,是因为画家的称谓太平常,而大师的称号也不太适合他。从个人经历可以看得出,他先在上海,后投奔延安,任教鲁艺,后在美协担任常委、副主席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不包括“文革”期间),可谓位高权重,在美协历史上,仅叶浅予一人能与之比肩。然而,在他影响力最大的时候,他主要做的工作不是美术创作而是美术评论,那时候他的主要身份是文化部门的高级领导人,而不是画家。
因此,他被称为新中国美术奠基人和社会活动家,担负的是研究、教育和领导美术界乃至文艺界的职责。他立场坚定地捍卫传统革命美术和写实主义,对与之相悖的现代主义,尤其是以“85美术运动”为代表的所谓“新潮”美术深恶痛绝,曾对之口诛笔伐。这种态度招致部分同行尤其是青年画家的不满。
蔡若虹1910年出生于德化县,原名蔡雍,1924年就读于江西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这座学校是现在九江第一中学的前身。从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到上海求学。1931年在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毕业,同年参加上海左翼美术家联盟。年轻时的蔡若虹英俊帅气,风流倜傥的他在大上海混得风生水起,以漫画家扬名,并专为左翼作家的书籍做插画,还兼做演员。全面抗战后他投奔延安并在鲁艺任教,1941年和华君武、张谔举办“三人讽刺画展”,展出了20余幅讽刺漫画。
据回忆,在这次引起轰动的漫画展后,毛泽东请三位漫画家到家里喝酒聊天。这次谈话使蔡若虹的思想和创作方向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次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讽刺漫画家蔡若虹消失了,一位极力宣传并实践党的文艺思想,并深入挖掘、推动根据地革命群众艺术的美术家蔡若虹出现了。1949年后,他又应主席号召,放下画笔,拿起钢笔,成了美术评论家。改革开放后,蔡若虹才又重回到美术创作中,却又与新一代美术家有较大的艺术理念冲突。
在查阅历史资料时,笔者却发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晚年的蔡先生极力反对现代主义,其实他在上海做漫画家时,除了传统风格的时政漫画,他也创作了很多极具西方流行风格的作品,这种风格却又是他晚年极力反对的。
大部分介绍蔡若虹先生的文章,都忽略了他当过演员的经历。蔡先生从影时间不长,主要做电影美工,他作为演员的代表作是一部名为《都市风光》的爱情片,这是中国第一部音乐喜剧故事片,在当年风靡一时。《都市风光》由电通公司出品,这家制片公司与我党关系密切,它仅出品了四部电影,都成为中国左翼电影的代表。蔡先生在片中扮演一位秘书,配角。这部影片中的另一位女配角后来的名气可大了,她叫蓝萍,后来再改的名字人人皆知。一年后,蓝萍前往延安,后在鲁迅艺术学院教书。1939年,蔡若虹也来到延安,同样任教于鲁迅艺术学院。
蔡若虹先生对家乡人的感情很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曾回家乡访问,并一直关心九江的发展,尤其是文化建设。他为九江烟水亭题写的楹联最为有名:
柴桑几度沧桑,血雨浇春,迎来万户红旗,千山碧树。
五老依然不老,甘棠酿酒,醉倒两行翠柳,一脉青峰。
关于这副楹联,蔡先生曾在一篇题为《绿窗断想——读古元的木刻选集与水彩画选集》的文章中作了说明,文章写道:在古元(九江当代著名画家,作者注)的水彩画选集里,有一幅题名为《九江烟水亭》的作品,描绘的是我的家乡的名胜古迹,也是我少年时代曾经到过的地方,现在看起来倍感亲切。
烟水亭在九江南门外甘棠湖的中间,这是一座庙宇结构的建筑,建于哪一朝代我早已忘记了。古元这幅作品作于70年代,描写的是烟水亭的背面,那时烟水亭还在湖的中间。等到我80年代回到九江的时候,由于甘棠湖北岸填土造地,烟水亭已经和对岸联结在一起了。
记得80年代,九江市文化局要我给烟水亭写一副楹联,我欣然命笔,很快就写成了。上联是:柴桑几度沧桑,血雨浇春,迎来万户红旗,千山碧树;下联是:五老依然不老,甘棠酿酒,醉倒两行翠柳、一脉青峰。上联写的是九江的历史,柴桑是九江的别名,《三国演义》中有孔明吊孝柴桑口,就是因为周瑜的都督府设在九江的缘故。“血雨浇春”是指1926年蒋介石在九江的大屠杀,到1949年九江彻底解放。“万户红旗、千山碧树”是指九江欣欣向荣的景象。下联完全是写景,五老是指庐山的五老峰,“甘棠酿酒”是形容湖水的澄清。“醉倒两行翠柳、一脉青峰”是指湖水中的倒影。
从蔡先生的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他深深地眷恋着自己的家乡,对九江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这副楹联,如今依然悬挂在烟水亭主厅最醒目的位置,面对着美丽甘棠湖和“一脉青峰”的庐山。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左丹
责编:刘芸
审核:姜月平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