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名家有约)雪是中国画精神世界的独特映照

2024-01-29 19:01: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708


雪是中国画精神世界的独特映照

千百年来,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无论是诗词曲赋还是书法绘画,雪从来都是人们精神世界的独特映照。最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咏雪诗词作品是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以及毛泽东主席1936年2月创作的《沁园春·雪》。

在中国画的世界,我们往往也能看到这样的画面,白雪皑皑的荒天野地抑或崇山峻岭,一人一马渺小的个体踽踽独行。在雪的氛围中观画,人们不仅可以暂别尘世的烦忧,茫茫白雪中心灵似乎也得到了一次洗涤,精神世界有了超然物外的独特体验。这便是雪在中国画的精神世界独有的魅力所在。

在画家的笔下,造物主恩赐的雨雪风霜如何成为画家精神世界独特而又微妙的映照。为此,《美术家》杂志访问了庐山中国画研究院创始人、画家冷绪忠。

傅伟中:中国画家喜画雪景。文徵明说过:“古之高人逸士,往往喜弄笔作山水以自娱,然多写雪景。”乐卿题李成《江山雪眺》图也有云:“古人最喜画雪。”《红楼梦》里也有一句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您认为在艺术家的精神世界里,雪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冷绪忠:在中国,不论是诗词曲赋还是绘画摄影,雪常常被上升到人们精神世界哲学意义上的观照。历代诗人对雪一往情深,咏雪的诗词不计其数。除了柳宗元的《江雪》和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唐人司空曙《过胡居士睹王右丞遗文》也写过,“旧日相知尽,深居独一身。闭门空有雪,看竹永无人”。白居易《官舍小亭闲望》的咏雪诗也写过,“亭上独吟罢,眼前无事时。数峰太白雪,一卷陶潜诗。”就连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本意是表明心迹,也用了“冰心”这样一个意象。因此,在历代诗人的心中,雪是一个洁净世界的存在,也是一个孤独心迹的象征。

在禅宗的精神世界有僧问过,“什么是摩诃般若?”禅师道曰:“雪落茫茫。”百丈怀海《广录》也把雪山喻为大涅槃,突出皑皑白雪荡涤染污,又暗喻在冷寒境界中的涅槃超升。禅宗认为人们妙悟的过程就是抖落身上的尘埃,所谓“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傅伟中:在您的作品中,远山近水,层林尽染,林泉高致,草庐枯枝,道尽文人心中胸臆,不但有文人画的“胸中丘壑”,也多能看到雪的图景,领略雪的低云薄雾、流风飞舞,层峦叠砌,浩瀚无垠,正所谓“路出寒云外,人在暮雪中”。您为何要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

冷绪忠:我自幼生长在庐山山麓,行走于山川茂林之间。苏东坡《题西林壁》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道尽了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还有1600多年历史、屡废屡兴的东林寺,汉唐时便成为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在这里,历代高僧大德、文人骚客多会于此,陶渊明、孟浩然、谢灵运、王昌龄、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王阳明等登临览景,赋诗作词,留下许多吟咏,以致庐山有“一步一惊心”之说。

我深爱着庐山的一草一木。在这里,我感恩大自然的恩赐,感受大自然的雄奇,也感悟到大自然道不尽的“天人合一”。在我习画的过程中,这座山给予我的滋养与恩赐,以及我与这座山的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以至在1998年,我在朋友的帮助下,在这里开办“庐山中国画研究院”。研究院前有古槐巨樟临流,后有茂林修竹环抱,面对东西二林古寺,背倚香炉日照双峰。我在这里隐山林而远尘嚣,研书画以净心地。

傅伟中:诗词是庐山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成就无数锦章妙句,历史上有记载的就有16000多首。但人们对庐山与中国画的渊源的了解也许不如诗词。我相信这里面一定也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冷绪忠:明代著名画家沈周有一幅传世之作《庐山高图》,沈周与文徵明、唐英、仇英并称“明四家”。这幅作品是沈周41岁时为庆贺老师陈宽70寿辰而创作的巨幅山水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史载陈宽的祖籍临近江西庐山。画中作者题诗:“庐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盘踞,岌科二千三百丈之躬宠?谓即敷浅原。培何敢争其雄炭西来天堑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回厓沓嶂鬼手擘,锏道千丈开鸿蒙,瀑流淙淙泻不极,雷埏殷地闻者耳欲聋。”画末署:“成化丁亥端阳日,门生长洲沈周诗画,敬为醒庵有道尊先生寿。”沈周借陈宽祖籍地庐山五老峰来表达他对恩师的尊崇,寓意深刻。

我观此画,常常为之震撼。沈周用站在山脚仰望山巅高大伟岸的构图来描绘崇山峻岭,巨石高峰的雄伟壮阔,错落有致。画面上主峰给人以崇高雄浑、厚重质朴之感,寓意老师高远博大的人格。中段以庐山瀑布为中心,飞流直下,两崖间斜横木桥,打破了瀑布直线的单调。瀑布左侧崖壁与右侧位于中心的山冈崖壁产生一种力的碰撞和向上的张力。山石选用淡墨使整体空间空旷幽远,远景山石墨色更为淡雅、云气缭绕使远山更加推向观者视线远方。近景墨色较重,碎石配以杂树锁定观者视线,右下角朝右的劲松与左边主峰山势相互呼应,寄寓恩师长寿,左边主峰与中景山石之间有小桥相连,打破了流水飞白的呆板,使得山体连成一脉。细看点景人物线条流畅,人物在高大的山峰之下无比渺小,体现了对恩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从整体上看,远山淡灰,用笔干润适宜,不燥不湿,朦胧感尽显而出。飞瀑、山川中间与画面边缘处是深色,积墨层次更深,利用苔点点出山川结构,往下的山石到河流用更淡的墨色晕染,让这幅作品更有空间意蕴。堪称历代庐山绘画的传世之作。庐山出现在历代画家的笔下的作品还有很多。

傅伟中:我相信正是由于有着千百年历史人文的独特禀赋,庐山的雪才具备了完全不同于其他山峦雪景的人文价值,才会使得您的作品对庐山的雪如此沉醉。

冷绪忠:雪是洁净无尘的净界。南宗画祖王维可以说是中国画史上首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从传为其所作之《雪溪图》中可见“雪意茫茫寒欲逼”的特征。王维酷爱画雪,其荒天寒地的雪景使王画显示出“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的境界。传他曾作过《袁安卧雪图》,雪中芭蕉茂盛地生长,将不同时间中出现的意象融为一体,表现独特的意韵。

由于庐山东林寺的存在,我长期在此盘桓并从中悟到,对于儒释道来说,雪是空,是无,也是无心,是不加装饰的世界。五代时,北方画家关仝善以雪来寄托自己幽远飘逸的思想。《宣和画谱》说关仝“善作秋山、寒林,于其林居野渡、幽人逸士、渔市山泽,使其见者悠然如在灞桥风雪中,三峡闻猿时,不复有市朝抗尘走俗之状”。关仝的画以“冷”的面目表现“逸”的用思,从他的《关山行旅图》中也可以看出“寒而硬”的特点。不独生于北方的关仝,生于南方的五代画家董源也对雪情有独钟,《宣和画谱》著录其画就有《雪浦待渡图》《密雪渔归图》《雪坡钟馗图》《寒江石图》等。宋代山水画家真正得荒寒之气的,范宽、郭熙二人最为突出,以致在北宋时形成了以李、范、郭为主的喜画雪景寒林、推崇荒寒画风的潜在绘画流派。恽南田说:“雪图自摩诘以后,唯称营丘、华原、河阳、道宁。”范宽的雪景非常有特点,从他的《雪霁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等图中就可看出那种混莽而又荒寒的韵味。由是,喜画寒林雪景成了中国画创作的一种倾向,其风气传至元季四家、清之四王和四画僧等,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荒寒境界。

我喜欢画雪,是因为雪具有和画家心灵密切相关的内涵,雪是一种象征物。恽南田说:“雪霁后写得天寒木落,石齿出轮,以赠赏音,聊志我辈浩落坚洁耳。”可见画雪,并非只是为了画冰天雪地的寒冷,而是借雪景来寄托画家独特的心境。

傅伟中:中国画属于“形而上”的产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天人合一”的理念。它的许多哲思与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互通的。您是怎样理解这一理念的?

冷绪忠:中国画确实不是“唯手熟尔”,实际上是精神、情感与修为的交融。古人云: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比如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们可以想象成一幅中国画。又如李煜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会使你犹如面对滔滔不绝的大江东去的现场感,所以才有“诗情画意”一说。还有陶渊明的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间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诗中的“真意”“忘言”,我们想象一下,闭上眼睛也就能浮现在眼前。

我们再以宫廷画家郎世宁的绘画为例,郎世宁的绘画是典型的中西结合,技法已属纯熟,康熙帝看了他的作品后,让宫廷画院院长邹一桂来品评,邹一桂看后说:“工则工矣,不如品评”。意思是说画得很像很细,但是不值得品评,也可理解为不能品评。郎的作品虽然画工精致,但缺失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能评为上好的中国画。正如中国历代画家都画山水林泉和雪景这一题材,相同的很多,不同的多是因境界、格局、修为不同而带来的“画外之音”的意境各异。

傅伟中:历代书画家绘画的题款是体现画家艺术修养与文化底蕴的重要所在,也有人评价您的绘画作品“以书入画”,您是怎样看的?

冷绪忠:中国画强调“书画同源”。赵孟頫提出的 “书画同源”中的“画”指的是文人画。文人画的表现形式注重诗、书、画、印的融合。绘画中运用书法,通过作品表现作者的性格、学识、才华和思想,作品的艺术语言和意境都高于工匠和院体画。

宋代郭熙对此也说:“善书者往往善画,善由具转腕用笔不滞也。”由于中国绘画工具和书法工具相同,加之中国书法美学早于绘画美学,就从观念和实践上影响和促使中国的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在形式中与书法结合,从而导致绘画始终没有脱离“写”的特征。只有通过“写”,才能使画家的人品和情、意、理、趣得以交融体现。我们前面说过的《庐山高图》,沈周在画的右上用篆文题写“庐山高图”,并题诗三百多字,不仅体现出沈周深厚的文学修养,也充分展现了当时诗书画于一体的文人画特色。

嘉宾简介

冷绪忠,1962年生于江西省武宁县。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十余年来专攻传统山水画,兼学书法。1999年创办庐山中国画研究院。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魏菲

责编:许钦

审核:姜月平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