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九江市中医医院脑病中心团队在电生理监测护航下,为一名患者实施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成功拆除“重磅炸弹”。目前患者神志清楚,恢复良好。
据经管医生杨华彪介绍,该患者为35岁女性,因左侧面部麻木及味觉减退、耳鸣9天等症状,经人介绍来到九江市中医医院脑病中心住院。杨华彪接诊后,为其进行了详细的身体检查,头部磁共振平扫+增强提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异常强化灶,考虑该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
在征得患者家属的同意,完善术前检查、术前评估及排外手术禁忌后,副院长、脑病科学科带头人宗志涛带领副主任钟立伟团队在电生理监测下成功为该患者实施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目前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神志清楚,恢复良好。
得知这个“不定时炸弹”已成功拆除,患者和家属纷纷向脑病中心团队表示感谢。
钟立伟介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ONM)是用来表达应用各种神经电生理技术,监测手术中处于危险状态的神经系统功能的完整性的一门技术。该技术已逐渐成为医院脑病中心手术中监测神经功能完整性、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的一个不可缺少而又先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结果是从功能上了解神经系统是否受到损伤,从而提供给手术医师可靠的信息,使手术进行更加顺利、安全。
小科普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BSCM)的病因和自然转归迄今了解不多,同时病变部位深,周围均为重要结构,手术困难,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BSCM比位于幕上病灶更容易发生瘤内出血,更具有危险性。出血概率是幕上病灶的20或30倍,瘤内急性出血或缓慢渗血,瘤体增大可压迫脑干内核团和传导束,引起后组颅神经障碍、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缺失。
绝大多数BSCM是偶发和孤立的。然而,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高达24%;约14%的患者有家族史,具有不完全性显性遗传特性。发生部位:中脑、桥脑及延髓均可被累及,但最常发生于桥脑,其次是中脑,单纯发生于延髓者最少。
SCM反复急性出血或缓慢渗血致血管瘤体积增大,从而压迫脑干内的神经核团及传导束,引起脑神经障碍、肢体瘫痪等神经功能缺失,如不及时采取显微手术切除,患者可因血管瘤再次出血或多次出血以及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手术切除病灶可起到减压作用,缓解症状和改善神经功能;同时也是根治的唯一方法。虽然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风险很大,但是成功全切病灶能够使出血事件不再发生,从而使患者得到治愈。
脑血管畸形是脑血管的一种先天性非肿瘤性发育异常,畸形血管团压迫不仅对局部脑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还可能因畸形血管破裂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出血。
海绵状血管畸形,就像是一颗颅内的“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造成脑出血。而位于脑干的海绵状血管瘤,更是不折不扣的“重磅炸弹”。手术不仅需要切除畸形血管,解除脑组织的压迫,同时因畸形血管团包绕部分脑干组织及颅底神经,术中切除时须谨慎小心,每一个步骤都如履薄冰。
(来源:九江市中医医院 文字/摄影/杨华彪)
编辑:毕典夫
责编:曹玉婷
审核:卢江文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