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论语)不得已而静候

2024-06-03 21:22: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8772


不得已而静候

■ 南山彭祖

庄子在《人世间》中说:“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以养中,至矣。”这句话的意思是,顺着万物的自然状态,而悠游自在,寄托于不得已,由此涵养中和之心,这就是最高境界了。不得已,在每个人的生命中其实是一种常态,很多事情根本是不由己。

那年中考,在全区10个乡的初三学生中有8人考取中专。她作为8个人中唯一的女孩,在全校引起了轰动。那年代,中考成绩最好的上中专,毕业包分配,有铁饭碗,考取的人自然会被聚焦在众人的艳羡目光中。体检合格,填报好志愿后,她与全家一直期盼着录取通知书的到来。等啊,等啊,一个暑假过去了,8个人谁也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来才知悉负责中招的老师把他们的志愿表连同体检表、档案一应锁在抽屉后,回家农忙忘记向上一级县招办递交材料。等他们知悉志愿表未及时提交时,中专的录取工作早已结束,连补救的一丝希望都不留。她的乡村离县城几百里,出行要坐一天的班车,当时谁也不懂要到县里去问问,大多数人也没有这笔闲钱做路费。

女孩的爸爸天天盼望、天天叨念:“通知怎么还不来?录不录取总该有个交代!”他恨不得快点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却一点办法都没有。全家人由开始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的焦急不安,再到泥牛入海音信全无的绝望,经历着各种煎熬的情绪。就在大家已经处于钝感的时候,高中录取通知书来了,这8个孩子都被录到一中农村班读高中。

如果当时真的录到中专了,女孩13岁就读,毕业参加工作时,还是个未成年人。一个未成年人的心智,投身到复杂如麻的社会上工作,能否端稳那只铁饭碗,也是个未知数。高中毕业后,8人分别进了不同的大学,后来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飘落在不同的城市。于她而言,是生活选择了她,而不是她选择了生活。她读的是师范院校,从填报志愿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她一生的职业方向。

有个朋友的孩子学业非常优秀,朋友想到就业逢进必考,几千人争夺一个岗位,女孩教书有寒暑假且安稳,就指导孩子报了一所师范类名校的免费师范生。大学毕业后,女孩不需要像其他非免费师范类毕业生过五关斩六将才能谋到一个教职,她可以直接分到市里某个公立学校,而且有编制。可是,临着要上班了,女孩不想一辈子就耗在毫无新鲜感的教室里,想自己去开拓新的天地,于是拒绝了教书,赔偿政府违约金上10万元。

女孩奔波了好一阵被一家大型国企录用。她每天起早摸黑,还要无休止地出差。一个月算下来,和到学校工作的同学一比,月收入竟然还少一千多元钱。关键是人家生活有规律,她们有时间美容健身,而自己却一直在奔波,每月的工资交完房租,所剩无几。女孩甚是焦躁,捡起生疏几年的功课,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考回了学校做教师。横冲直撞地折腾了一大圈,最后又好像回到了起点,不过女孩争得了闯一番的机会,起码多了一种不同工作的体验。再回到最初的轨迹,即使遇到不得已,相信她也能顺应自然,安详地接受现实。人的心智成长是要自己经事后去琢磨,谁也代替不了别人的成长。

孩子小学时上了自然课回来,兴致勃勃买了半斤绿豆种了一盆豆芽,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掀开盖着的纸板看盆里的豆芽长出来了没有。可能是天气太冷的原因,种子就是沉睡不醒。第一次试验就这样毫无结果,挫败感弄得小家伙甚是无趣。有一天他对我说:“我把这盆没用的豆子倒掉。”我劝他再等等,先别管它,也许天气暖和了就会长出来。听我这么一说,小朋友又缠着我天天问:“什么时候变暖和?”“春天来了就暖和了。”

尽管当时已经立春,阴雨绵绵的天气却持续不断,寒飕飕的风吹在脸上还是割人。这天,雨终于停了,太阳一出来,气温就升高了。小朋友上了体育课满头大汗跑回来,还在楼下就大喊大叫,“妈妈,妈妈,春天真的来了,我看到路旁的桃树开花!”一进门,他把书包往客厅地上一扔,径直奔向阳台,将纸板揭开,兴奋地蹦起来了:“快来看,我的豆芽长得真好!”看着一盆子密密簇拥着的白胖豆芽,我对孩子说:“你看,你先前那么急,春天就是不来,豆芽在寒冷中一直在冬眠。现在春天来了,豆芽也睡醒了,要生长了。凡事急是没用的,我们改变不了的人事,左右不了的天气,就不如慢慢等待。”

有个熟人因为工作原因多次被感染病毒,一年四次住院,最严重的一次差点送了性命,死里逃生后,又遭遇疯狗袭击带来的无妄之灾。每天聚焦在他身上的眼光是五彩斑斓的,有同情的,有关爱的,有幸灾乐祸的,也有等着看大戏的……只要不是生病的日子,他每天一大早到单位,不到下班点名绝不回家,认认真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有闲暇就读读书、练练字,关心美食和美酒。在这种不得已的日子里,他该吃就吃,该睡就睡,顺其自然地过着每一天。随着时光的流逝,看戏的人没有看到预期的结果,不驱自散。倒是他,在悠游自在中心宽体胖了起来。

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当不得已时,你越急越伤害自己,越烦越乱了阵脚,如果静下来等候,熬过寒潮滚滚的冬季,春天总会来的。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面对我们个人无法抗拒的命运时,安之若素也许是安抚灵魂的唯一良药。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柳飘蕙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