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九江丨(论语)熔古铸今的历史书写

2024-06-23 09:55:39   长江周刊
浏览量 28798

熔古铸今的历史书写

■ 王彦山

在江西修水县,一条发源于幕阜山脉的河流穿城而过;河边有一群人,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古论今。这群人中,不乏在国内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不缺到处攻城拔寨占领各家文学刊物的散文圣手,有实力又低调的诗人也开始崭露峥嵘。他们构成了当地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有一位年过花甲的先生,2023年才在朋友的怂恿下开始写诗,竟颇有建树,这个人,就是徐锋先生。

认识徐锋先生,要从2023年底说起。彼时,我正在江边的写字楼忙于案牍工作,诗人陈伟平兄打来电话,向我提及此人,简要介绍了他的创作情况,并提及出版事宜。当时,我正计划忙完手头的活计后,回山东老家过年,就一直没打开伟平兄事后发来的书稿。春节后返赣,在一个午后,我打开了徐锋先生的诗集《春秋诗札》。读完全书93首诗,我很快便联系了出版社的朋友,并有了后来的修水之行以及和作者的相识相知。现在,徐锋先生的诗集即将付梓,嘱我说几句。盛情之下,却之不恭,就我一些粗浅的阅读感受来说,我觉得徐锋先生的诗歌创作具备鲜明的人文色彩、深厚的古典精神和娴熟的诗歌技巧三个主要的艺术特征。

从后来有限的接触中,我了解到作者在初中毕业后的1979年开始接触先秦文学。从最初的《论语》到《尚书》《诗经》《国语》《逸周书》《周易》《道德经》等先秦经典,作者一一熟读。作者遵循的是传统私塾的读书方法,就是先将要读的书抄下来,然后再开始断句。这种看似笨拙的读书方法,其实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在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经历中,作者尤其推崇《论语》,这在诗集里多次写到孔子可见一斑。正是长期对先秦文学的浸淫,无意中为作者埋下了一颗古典文学的种子,打下了他的人文底色,并让我们看到今天的开枝散叶、葳葳蕤蕤。作者这种人文色彩的建立,如果追溯源头的话,不得不提到他的父亲。作者跟我聊起,就是这个生于1922年、“打得一手好算盘,写得一手好字”的老人,在徐锋15岁给他找了本《论语》,并以每月给五元钱为条件,开启了一个少年的文学之旅。

诗集中,作者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时空感为我们再现了历史的风云际会,并以一种近乎不可能付出的努力来达成和历史的对话。在作者以诗写史的过程中,动用了大量的先秦文史资料。没有一定的古典文献的积淀,读起来就显得格外费力。这种阅读难度的形成,其实并不在文学层面,而是字里行间的古典精神。比如,在《孔子归鲁》中,作者笔下的至圣先师“有时像丧家之犬/有时又像决斗的勇士/在所有极端和对立产生的地方/你把智慧献给顿悟的双眼/把阳光下的尘世/献给扮演远大理想的人”。在作者对孔子再现和重塑的过程中,采取了平视的视角和拉家常一样的叙事策略,这种底气除了来自对文史资料的熟稔,更多的是刻进作者骨子里的古典精神的自然流露。让人欣慰的是,作者并没有完全沉溺在古典的氛围中,而是跳出窠臼,完成了现代性的转身。在与《孔子归鲁》呼应的《孔子去鲁》中,作者一开笔就写道:“没有什么比土地更慈悲的/那些伤的,痛的,错的/后悔的,黑暗的,死亡的……/还有与空一样空的/都已在土里重新生长。”这一去一归,又何尝不是作者在古典和现代之间的自由切换?

技巧是支撑更从容表达的不二法门。你纵有万丈胸襟、干云豪气,如果没有一定的技巧作支撑,也是徒劳。从作者的后记里我们得知,他从有限的现代诗歌的阅读经验里,很快找到了古典文学和现代诗歌的结合点,并建立起自己的一套架构历史的方法论。我甚至怀疑,作为泥瓦匠出身的作者,是直接把现成的建筑经验嫁接到诗歌写作上,并结出独属于自己的果子。这种经验的结合,或许是个体无意识行为,但诗歌写作又何尝不是一门手艺活呢?试举一例,在《我想扯下一片夜色》这首诗中,作者从“绚烂的黄昏/落在公室斗鸡场上”写起,看到“顺着蒙山而下的泗水/是一条清澈的思念/流过曲阜时/凝结成层层冻霜/覆盖在姬姓祖坟山上”,再到“鲁昭公从曲阜逃至阳州/太阳落下,侫人妄作”,直到“飘忽的大雪/淹没了请祝宗祷死的昭子/也将落叶掩埋”。在作者移步换景的推进中,整首诗看似明白如话,波澜不惊,但其实又气象万千,比如时间、空间,又如大成若缺、大盈若冲。

以上三种特色,是我通读《春秋诗札》后的三种感受,也是徐锋先生作为一个成熟诗人的核心要义。作者在写作这本诗集之前,几乎没有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创作经验,他的诗人气质和天赋更像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一些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叙事角度过于单一、语言肌理不够深入、表达手法同质化等。不过我相信这个初入诗坛的“新人”,在小试牛刀后,一定会打通语言的壁垒,为我们蹚开一条诗歌坦途。

行笔至此,眼前再次浮现一条大河,河畔,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围炉而坐,每人手捧一杯菊花茶或宁红,茶叶在杯子里浮动,渴饮它们的主人以文字结盟,彼此照亮。不远处的大河泛着粼光,不疾不徐地流淌,流过宁州古城,流过黄庭坚,流过陈门五杰,也流过这群相谈甚欢的朋友。其中一个叫徐锋的先生,刚过60岁生日,他也因刚刚完成一首诗,看起来格外生动、年轻。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许钦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