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庐山诗话)朱熹三首“民本”诗

2024-06-27 19:02: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868

image.png

朱熹三首“民本”诗

■ 朱旭东

每当提起宋代理学鸿儒、教育家朱熹的诗歌,人们最熟悉的恐怕还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千古名句。朱熹的许多诗歌,脍炙人口,经久不衰,但朱熹写诗并非自娱自乐,亦非追求诗名,而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朱文公文集》搜集朱熹所作诗词1200多首,反映他毕生所提倡的“恤民”“省赋”“养民”等“民本”观念的诗作,可谓俯拾皆是,《和喜雨二首》《德兴叶元凯家题》《石廪峰次敬夫韵》三首七言绝句,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和喜雨二首》重在“重民”,鼓励农耕;《德兴叶元凯家题》重在“恤民”,体恤民艰;《石廪峰次敬夫韵》重在“安民”,民安则国泰。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的民本思想,其所包含的内涵,是执政根基所在,为官之要,亦是朱熹从政的重要遵循。

只今投笔事农耕

“黄昏一雨到天明,梦里丰年有颂声。起望平畴千草绿,只今投笔事农耕。”(《和喜雨其二》)

朱熹对农业十分关注,多次围绕农业民生谈及“民以食为天”“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春雨从黄昏一直下到天明,诗人借梦抒情,喜见“及时雨”滋润农作物,带来秋收的希望。田野里,农民们欢歌笑语,喜庆丰收。诗的后两句,写到诗人早起后望着绿油油的庄稼,平畴千里,生机勃发,决意投笔从农,表达其与农民休戚与共的情感。诗人念兹在兹,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地方官虽然不直接参与农业生产,但是应当承担组织和管理好当地农业生产的职责。官员若能亲自课农“当职久处田间,习知穑事,慈忝郡寄职在劝农。”则再好不过。

朱熹一生从政时间虽不长,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不仅以身作则督促、鼓励、扶助民众耕作,而且始终想方设法为百姓办实事。乾道四年(1168年),朱熹退居崇安时,崇安发生水灾,引发民乱。朱熹主张设“社仓”,以官粟为本,防止地主豪绅在灾荒时期用高利贷剥削农民。这一举措得以推广,“以粮赈灾”制度取到“以丰补歉,扶贫自救”的效果,大获人心,上下交赞。淳熙六年(1179年),朱熹知南康军时,颁发《劝农文》,指出“秧苗既长,便须及时趁早栽插,莫令迟缓,过令时节。”强调抓紧季节,不误农时。绍熙元年(1190年),朱熹任漳州知州时,撰写的《劝农文》曰:“陂塘之地,农事之本。今仰同用水人协力兴修,取令多蓄水泉,准备将来灌溉。”鼓励兴修水利,奖励开垦,重视水利修建的必要性。

朱熹提出“生民之本,足食为先”的主张,强调“务农重谷”,着眼于民生疾苦,致力于发展农业,落脚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是朱熹民本思想的重要体现。“起望平畴千草绿,只今投笔事农耕。”在今天仍有它深远的现实意义,在任何时候都要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这个根本。

隔邻犹有未炊时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暖丹田麦疗饥。莫道儒家风味薄,隔邻犹有未炊时。”

这首诗的出处有两个版本。其一见于清初浙派诗人吴之振辑录的《宋诗钞》之《德兴叶元凯家题》。相传,朱熹与德兴儒生叶元凯有交往。朱熹知南康军时,有一次到德兴县双溪清胜堂拜访叶元凯。叶元凯以葱汤为羹,麦饼为饭招待朱熹。当时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能拿出这样的饭菜已经很不错了。于是,朱熹有感而发。诗的前两句,借葱汤麦饭的药用价值,实为劝慰之词。后两句勉励人们要体恤时艰,多想想平民百姓。

另一个版本则是“麦饭葱汤”的主人公换成了朱熹的女儿朱兑。相传,有一天朱熹到女儿家探亲。不巧女婿黄榦外出,朱兑发现家中没有好的食材款待父亲,只得勉强东拼西凑做了一顿“麦饭葱汤”。朱兑生怕怠慢父亲,面露愧色。朱熹却很是欣慰,风卷残云地吃完,笑着安慰女儿:“闺女呀,葱汤搭麦饭,滋补又管饱,已经很不错了。”饭后,朱熹将这首诗写给了朱兑。黄榦回来后,对岳父的言传身教,备受感动,即把诗贴于壁间,作为座右铭。

朱熹这首诗,通俗易懂,情真意切,发自肺腑。两个版本,虽出处不同,但都体现了朱熹安贫乐道,忧世恤民的民本思想。

“自古文章无问价,寥寥几字永留香。”朱熹生活俭朴、关心民生疾苦的高尚作风,影响和激励着后人。“沛国家声远,紫阳世泽长”。朱熹后裔、清代诗人朱灵斋的不少诗词作品,亦反映着朱子的民本思想,如“省刑怀守德,薄敛恤民逋”(《翠微亭怀古》)、“想为民穷将诉帝,披霜拂露自徘徊”(《雁字十六首》)。巧合的是,类似“葱汤麦饭”的诗作、典故在清朝文人钱德苍编辑的《解人颐》和清康熙年间史洁珵先生所辑《感应类钞》等作品中也有记载。“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朱熹这首诗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

家家有廪高如许

“七十二峰都插天,一峰石廪旧名传。家家有廪高如许,大好人间快活年。”(《石廪峰次敬夫韵》)

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冬月,朱熹偕友张栻、门生林用中三人冒着大雪同游南岳衡山,山游六日,行程二百余里,诗歌唱和百余首。后加以编次,由张栻作序,名为《南山酬唱集》。《石廪峰次敬夫韵》是其中一首。诗人登临八百里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形状如仓廪的石廪峰时,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七绝:“七十二峰都插天,一峰石廪旧名传。家家有廪高如许,大好人间快活年。”诗人希望天下百姓家家户户都能有一个像衡山石廪峰这样高大的粮仓,但愿人人都过上“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安乐生活。

诗人吟物,格物致知,平叙开张,妙用一个“插”字,形容石廪高耸入云的姿态,接着并未正面直接描写,而是奇想天开,笔锋一转,用浪漫主义手法直抒胸臆,将诗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诗的后两句“家家有廪高如许,大好人间快活年。”提纲挈领,可以媲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博大胸怀。可见诗人始终把老百姓的冷暖温饱记挂心上,其民胞物与之情跃然纸上。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