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九江丨《光明日报》1版刊发瑞昌竹编故事

2024-07-15 10:08:44   
浏览量 30870

7月13日,《光明日报》1版“中国好手艺”专栏刊发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瑞昌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田先敏讲述瑞昌竹编。

讲述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瑞昌竹编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田先敏

  “竹刀拿得起,不怕没柴米。”江西瑞昌的篾匠,曾是乡间令人羡慕的行当。

  说起竹子,瑞昌人自豪,当地商周古铜矿冶炼遗址中曾完整出土过运送矿石的竹筐。篾匠们口口相传,是唐代诗人元吉把竹子“编出花”的——他来瑞昌瀼溪隐居,感念村民接纳,便悬壶济世,常上山采药,所编织背篓格外精巧好用。一来二去,这细腻竹编技艺便流传开来……

  经过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探索,大凡日用的床、桌、椅、凳、橱柜、簸箕、凉席等,在指尖翻飞中,立马就能成器。

  篾匠的巧劲全在手上。选两三年生毛竹,举起篾刀,趁势破竹,“哗啦”一声,一剖为二,再剖成四,二四得八,破成十六片……每片又分为八层。接着,不同大小篾条放在刮刀上,左手拿竹片压住,右手往后拉,“滋滋滋”刮篾——篾丝细如发丝,韧性十足;篾片宽如手指,薄厚均匀。

  竹篾编织的常用技法有:人字编,经纬篾“挑二压二”或“挑三压三”,组成“人”字图案,多用于竹席、竹匾、茶盘;螺旋编,旋转而上经纬编织,呈圆形中空状,多制作鸡笼、蝈蝈笼;多角眼,多根竹篾组合成五角星、六角眼和八角眼等图案,像六角眼就多用在竹编斗笠上。

  前些年,学竹编的人少了。我意识到,手艺闭门传承可不行,就尝试开门——去社区和学校授课。不到十年,我多了几十个新弟子!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柳飘蕙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