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钩沉)在九江抗日殉国的将领丁炳权

2024-08-03 19:50:53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0717

在九江抗日殉国的将领丁炳权

■ 付鹤鸣

九江抗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留下了壮烈辉煌的一页。其中马垱要塞战斗、东牯山战斗、沙河战斗、瑞武线战斗、万家岭大捷、修河保卫战、庐山孤军突围等等,都可圈可点、可歌可泣。在抗战中,九江民众伤亡颇大,在九江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就有7位,他们是陆军中将师长丁炳权,陆军少将副师长王祯祥,陆军少将旅长王锡山,追赠陆军少将、师参谋长龚选登,追赠陆军少将、团长毛岱钧,追赠陆军少将、团长梁佐勋,追赠陆军少将、团长杨家骝。这7位抗日英烈中,数丁炳权的军衔最高,是在九江抗日殉国的最高将官。

丁炳权(1899~1940),字御伯,湖北省云梦县伍洛区黄渡乡后丁村人。幼年在家乡读过私塾,加入过乡间的红枪会,后从二兄丁铮域到武昌法政学堂念书。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成立,他成为第一期学生。北伐战争开始后,丁柄权在家乡以28把大刀聚集数千乡亲,组织国民革命军武胜关别动军,任司令。北伐军攻克武昌之际,他率部收缴吴佩孚残部700余支枪,占领了云梦、安陆、孝感一带。1927年任团长时参加平定孙传芳的南京龙潭大战,后又参加过两次北伐、二次中央军校集训。1932年8月调任湖北省保安处少将参谋长,1934年升为中将处长、省保安副司令等要职。

1938年元月,丁炳权奉命组建陆军197师,任中将师长兼长沙警备司令,后开赴湘、鄂、赣边区幕阜山脉对日作战,成了日军的眼中钉、肉中刺。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浪潮。在这种情况下,各省保安部队纷纷组建成军。安徽、河南等省均组建了抗日部队,如陆军一二六军就是由安徽保安部队组建的。当时,湖北保安处中将处长丁炳权亦拟组建成军,但因为武汉卫戍司令官陈城对丁炳权有成见,只批准组建一个加强师,番号为一九七师,并于1938年元月1日在武昌成立。

那时国民党内部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权力斗争十分激烈。丁炳权虽有报国之情,却很难大展手脚。无奈之下,丁炳权把自己和一九七师的窘境向自己的老师——当时的湖南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张治中将军如实汇报了。张治中将军对其非常器重,经过多方协调,最后于1938年3月将一九七师成功调往湖南,担任长沙警备。同年10月,即在武汉陷落前夕,丁炳权和他的一九七师又奉令调往湘鄂赣边区幕阜山一带与日军作战,暂归湘鄂赣游击总指挥樊松甫管辖,具体归属李玉堂军长的第八军指挥,实现了全体官兵的抗日意愿。

一九七师从长沙乘火车到达湖北咸宁,然后徒步行进至通山、阳新一带布防,最后移防至武宁县船滩区梅溪村(那时上汤未建乡)。部队在修水打过伏击战、在通山打过截击战、在大冶和黄石打过矿石保卫战,在横石潭打过歼击战,在沅江口的营田岛打过残酷的阵地战,曾派五零七旅驰赴平江,向日军主力部队侧后攻击,重创日军,为第二次长沙会战立下战功。

其间,一九七师还根据第九战区长官部命令组建过“九九攻击队”,在全师作战能力较强的几个营抽调人员组成,并由有勇有谋的五六九旅一一三七团三营营长张子良担任攻击队长。攻击队得知日寇已将铁矿石用火车运往黄石,打算装入轮船运至日本后,埋伏在下陆附近,缴获了敌人很多重要文件和战利品。

当夜,日军采取报复行动,我方提前准备,占领周边山地制高点,布置好阵地等待日寇到来。午夜时分,日寇联络用的牛角号声由远而近,他们在村庄搜索一无所获,后又向攻击队隐蔽的山地搜索。一部敌人行至半山腰坐下来休息。攻击队认为反击时机已到,于是发起猛烈攻击,日寇被打得措手不及,不成队形地向山下溃逃。山下敌人也慌了手脚,乱作一团。由于日寇对我方情况不明,又不善于夜战,只能且战且退。攻击队因此大获全胜,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一九七师在湖北阳新、大冶、鄂城、通山,湖南平江、浏阳及江西瑞昌、武宁等地对日作战百余次,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袭扰日军后方,攻克日军据点,缴获日军大量弹药辎重,阻截日军交通线和补给线,先后毙敌2300人,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当时,日军专找一九七师作战,派探子四处打听侦察丁炳权的行踪,并悬赏十万大洋要拿他的人头。

据丁炳权师长的副官丁照群回忆,1938年冬初,一支日寇小分队窜到丁炳权居住的村庄附近,用机枪疯狂扫射。他们并不清楚丁炳权住哪,想用这种方法找到他。由此可见日军对丁炳权有多恨之入骨。其时,丁炳权师长身边仅有不足两个班的战士负责警卫。战士们发现敌情后,立即加强戒备,伺机还击,并派人冲出封锁,调来一团兵力,向日寇进行反包围,狠狠地粉碎了日寇的偷袭阴谋。

一次,丁炳权和参谋长尹呈佐前往长沙向张治中报告在幕阜山脉打击日寇的战况,张治中听后非常高兴,并要他们活捉几个日本人押送到长沙来,以壮军威。1939年2月,丁炳权获悉日寇有个四百多人的步骑炮联队在瑞(昌)武(宁)线一带活动,便决定以三个团的兵力布下天罗地网。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毙伤日寇一百多人,生擒十多人,俘虏全部被押送到长沙。

1939年3月24日夜,陆军第八军军长李玉堂命令一九七师迅速完成部署准备,于次日拂晓攻击盘踞在武宁马鞍山东南方向的日军。双方在西流巷、王家塘一线展开血战,一九七师当场毙敌300多人。1939年5月,日军又在赣北、鄂东地区进行“扫荡”,丁炳权率部在两省交界地带与敌激战十昼夜未曾停歇,目不合眼,食无正餐。当时正值炎热酷暑,丁炳权中暑病倒,但他仍不肯离开战场。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劝其到后方就医,他说:“国难当头,作为军人,应坚守岗位,拼死御敌。”后李玉堂军长到设在距梅溪师部不远的辛家105野战医院慰问,见陪同慰问的丁炳权带病工作,劝其入院治疗,又被婉拒。丁炳权坚持带病指挥作战,走不动路时,就由人抬着,他到哪里电话机就架到哪里。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前线的战况。1940年1月25日,丁炳权在师部驻地梅溪病逝,时年41岁。

梅溪村百岁老人许扬礼回忆,丁炳权病逝时没有棺木。梅溪村民汪朝元老人仰其在战场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将自己的油漆棺材让出,丁炳权才得以顺利安葬。

丁炳权病逝后,其副官丁照群撰文称,1936年,丁炳权奉调回湖北工作。此时,他虽已身居高位,却仍两袖清风。他不愿因追求个人享受浪费国家开支,归鄂工作后,就住在武昌大东门附近的龙华寺藏经楼里,并按月向寺院交付租金。这在当时的高级军官中是不多见的。丁炳权戎马一生,死后留给后辈的,没有钱财,只是一纸遗嘱和一对铜压尺。压尺上镌有“致力东方民族解放,促进世界人类平等”的对联。

1940年11月30日,蒋介石在湖南“南岳会议”上为丁炳权所部一九七师追记杀敌一等功,颁发奖金6万元。

因日军对丁炳权和一九七师恨之入骨,在他病逝后,一九七师的将士们担心日军前来掘墓,不敢为他立碑,也没有通知其夫人周锦漪到场,就将他葬在距师部驻地梅溪不远的一个小山包上。丁炳权的儿子丁治平先生找了80多年,都没找到父亲的墓地。

外界传言,丁炳权是在湖北阳新成家陇师部驻地、通山县九宫山北麓成家垅师部驻地,其实这些地点都是用来迷惑日军的。据说部队撤走时,还留有两个班在此守墓半年。

2011年,江西省民政厅、省革命烈士纪念堂编辑出版的“红土魂——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图册上,丁炳权将军被记录在抗日英雄的名录中。2015年,我国向约21万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丁治平先生获得了这枚纪念章。

2022年8月,武宁《船滩志》编纂人员在梅溪村了解到,这里有座将军墓,一直以来受到当地村民的保护,此墓主人就是丁炳权将军。

2024年5月9日,武宁镇志编纂人员通过武宁县志愿者协会和湖南省龙越和平公益发展中心的志愿者,在江苏苏州找到了丁炳权的儿子丁治平先生。

2024年5月23日,九十岁的丁治平先生坐着轮椅带着儿孙和湖北云梦县的丁氏族人,从苏州赶到武宁县上汤乡梅溪祭奠丁炳权将军。

(本文参考了丁照群、尹呈佐、王跃、闵正国的资料,在此一并致谢)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