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九江丨九江山歌的文艺魅力与深刻寓意

2024-08-30 13:30:00   浔阳晚报
浏览量 28593

九江山歌的文艺魅力与深刻寓意

□ 罗旭初

九江山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其韵味深远,不仅仅是一曲曲旋律的流淌,更是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生动展现。

九江山歌的韵味,可谓深邃而独特。它源于九江这片古老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首先,旋律优美动听,常常以悠扬、清新的曲调为主,让人听后心旷神怡。这种旋律的形成,与九江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密切相关,体现了九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次,歌词内容丰富,反映了九江地区的民俗文化和人民生活,且歌词中常常融入九江的方言、俚语,使得歌曲更具地方特色。同时,歌词还表达了九江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慨,让人听后深感亲切;再者,山歌的演唱风格朴实自然,充满感情,演唱者往往运用地方特色的唱腔和技巧,将歌曲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演唱风格使得山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让人听后不禁陶醉其中。

我从事音乐评论工作多年,深知音乐是灵魂的语言,它能够跨越时空,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无论是喜怒哀乐,音乐都能陪伴我们度过每一个时刻。

在音乐的海洋中,山歌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人们传唱不衰的经典。我欣赏过王事建先生创作的《唱支山歌表决心》《廉政山歌》等,不仅展现了山歌的艺术魅力,更蕴含了深刻的时代寓意和社会责任感。其中的音乐元素构成了九江山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听后难以忘怀。

从第一首《唱支山歌表决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王事建对当地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和热情讴歌。歌词直接点明了歌曲的创作背景,为当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对接融入大九江,跨越发展争先进”则体现了柴桑区人民积极进取、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歌曲以山歌的形式,将政策精神与人民心声相结合,既传递了正能量,又增强了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而歌曲不仅展示了柴桑区(原九江县)在工业、城乡建设等方面的显著成就,也体现了王事建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他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家乡的美好画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第二首《廉政山歌》中,王事建则通过山歌这一艺术形式,传达了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歌曲讲述了贪花、赌钱、贪财等不良行为的危害和后果。这些行为不仅会导致个人和家庭的毁灭,更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他通过山歌这一贴近人民生活的艺术形式,将廉政理念深入人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同时,《廉政山歌》还体现了王事建对当官为民、清正廉洁的强烈呼吁,他通过歌曲中的“当官要为民做主,贪赃枉法不应该”等句,告诫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做到清正廉洁、为民服务。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正是王事建曾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的独特魅力所在。

原九江县文化馆馆长周明介绍说,传统音乐九江山歌,是“以口相传,即兴而歌”的方式广泛流传于柴桑区(原九江县)境内。“心想唱歌就唱歌,我的山歌比你多。日唱山歌当茶饭,夜唱山歌暖被窝,口唱山歌心快活”唱出了劳动人民对山歌的感情。“唐朝起(来)宋朝兴,自古流传到如今,祖祖辈辈把田种,世世代代传歌声。唱支山歌解心闷。”唐代诗人白居易留有“篱根舟子语,巷口钓人歌”的诗句,反映了九江当时山歌流传盛况。流传了千余年的九江山歌语言淳朴、想象丰富、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在创作过程中,我了解到,九江山歌声腔丰富多变,音乐委婉动听,演唱形式有高腔、平腔、低腔之分。高腔山歌定调高、句幅宽、拖腔长,俗称“挣红脸”“打窄音”,感情奔放,如《手扶犁弯鞭赶牛》,以“(1)25”三声为骨架,华彩拖腔中“36”两音的出现则由感情激发所致,起装饰作用;平腔山歌定调相对略低,句幅匀称,刻画细腻,长于抒情叙事,如《新打脚车四步头》;低腔山歌发音低微,常用于吟唱长篇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杨家将》《天仙配》等,入夜休闲纳凉时吟唱,俗称“读歌本”。

九江山歌(三声腔)声腔丰富多变,音乐委婉动听。演唱形式有高腔、平腔、低腔之分。高腔山歌定调高、句幅宽、拖腔长,俗称“挣红脸”“打窄音”,感情奔放。如《手扶犁弯鞭赶牛》;平腔山歌定调略低,句幅匀称,刻画细腻,长于抒情叙事,如《新打脚车四步头》;低腔山歌发音低微,常用于吟唱长篇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此外,山歌还可以随时随地见人见物,触景生情随口唱来,俗称“唱白口”。

九江山歌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增强人们劳动热情。在劳动中,人们以诗一般的语言说明五谷杂粮、吃饭、穿衣及美好的未来,用饶有趣味的内容调节劳动气氛,加快劳动节奏。农闲时分,人们以山歌吟唱长篇故事,谈古论今。

九江山歌是爱情的抒怀诗,情爱内容占有极大的比例。人们以淳朴的语言加排比句式表达男女间的爱恋;以丰富的想象幽默的比喻体现性格的开朗;以灵巧的手法深刻的寓意描述人物的心曲。“栀子花儿靠墙栽,墙里栽花墙外香,过路哥哥讨花戴,今年花少分不开,明年逢春早点来。”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九江山歌是文化知识的教科书。人们在生活中唱古人,学习历史知识;唱地名,学习地理知识;唱农时、节令、五谷,增进劳动知识;唱长篇故事,增进文学知识;唱哲理,教人奋发向上。

九江山歌的韵味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这种民歌的流传,历经千年,见证了九江乃至整个江西地区的历史变迁。每一首歌曲,都仿佛是一段历史的缩影,让我们在聆听中感受到那些古老而又鲜活的故事。通过这些山歌,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片土地上的历史文化,感受到先人们的智慧和情感。这里特别要说的是,2011年,九江山歌已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总的来说,九江山歌的韵味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生动展现。这种韵味,让人们在聆听中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民族的独特魅力,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片土地和这个民族。

(图片由九江日报记者 连国秀 摄)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