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如诗 思念似河
■ 宋晓梅
在外生活了这么些年,我对家乡越发地惦念。
中秋节,我回了趟老家。和往常一样,闲暇之余我就跟着家人四处走走看看,父亲就会像一位资深导游给我们讲述着家乡的变化。
家乡这些年确实大变样。沿着家门前的路一直往下走就到了鄱阳湖,鄱阳湖堤坝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紫阳堤”。紫阳堤有悠久的历史,它始修于北宋崇宁四年。这些年,紫阳堤经过改造升华,不仅装了灯、修了路,堤坝下面还建了广场,它不再单纯地只是一座水利工程,还是家乡人民重要的休闲场地,可以散步,可以跳广场舞。
我跟父亲来到了鄱阳湖畔,望着紫阳堤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父亲笑着对我们说:“现在到鄱阳湖散步还得说普通话了。”我很诧异。父亲指着不远处的一群人说:“看到那些人了吗?他们都不是本地人,是外地来的游客。”
说话间,那群人朝我们走了过来。一个约莫三十来岁的男人快步走向我们,礼貌地向我们问路。果然如父亲所料,他们是从湖北武汉过来的游客,特意趁着中秋假期一家人来看看鄱阳湖,第二天还会去登庐山。他说,平时只是在网上了解九江,只知道九江有庐山和鄱阳湖,但是百闻不如一见。如今他真正站在鄱阳湖畔,感觉很震撼。他感慨道:“紫阳堤果真是名不虚传!”这样的外地游客父亲经常遇见。说到这里,父亲的眉宇间带着一丝孩童般的得意与骄傲。
父亲今年已经75岁了,身体还算硬朗。母亲也年过七旬,腿脚不便。他们年轻的时候,拉扯着我们姐妹五个长大很不容易。如今,我们都生活在外地,总想着把二老接到身边住。可是父亲和母亲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
母亲年轻时吃了很多苦,为了抚养我们长大,她在老家开了个小百货店,因为长年劳累落下关节炎。我们陆续参加工作之后,母亲岁数也大了,就没再开店了。可是闲下来的母亲反倒觉得不习惯,每到周末,她都会守着我们姐妹的电话。我们知道,母亲忙碌了一辈子,过不惯清闲的日子。为了让她老年生活丰富些,我们把家里的老式电视换成了液晶电视,还给她配了智能手机。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母亲学习能力强,没多久就会使用智能手机跟我们聊微信、发视频。可是问题也来了,母亲的眼睛也老花得更加严重。父亲说,母亲自从用上了智能手机之后,就迷上了刷短视频,不管白天晚上,只要有空她就刷。
我们姐妹几个商量了下,想把母亲接到厦门住段时间,一来让她散散心,二来也想着厦门天气暖和,有利于缓解她关节的疼痛。可是任凭我们姐妹几个怎么劝,她说什么也不同意出去。我们原先不太理解,直到那天我走进了她的老年生活,才明白了其中缘由。
原来前不久,母亲在她老姐妹的撺掇下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声乐班。老年大学离我家没有多少路,母亲每周去上两节课,不论风雨,乐此不疲。时隔这么多年,这是母亲第一次走出家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母亲学习很努力,她开心地告诉我们,她当上了班长。母亲不仅学声乐,还学二胡和钢琴,她经常参加老年大学组织的团建活动,和老姐妹老哥们四处走走,弥补年轻时不曾实现过的缺憾。此时的母亲,已不再是成天淹没在柴米油盐里的老太太,她就像少女般浑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中秋节回家,我惊喜地发现家里的墙壁都刷上了漂亮的白色墙漆,窗户也经过了精心改造,装上了古色古香的窗棂,青顶白墙的房子看起来别有一番韵味。父亲告诉我们,如今市里正在建设旧城改造项目,我们家正好处在项目地段,所以政府帮咱们把墙都翻新了。父亲说改造后的旧城将集时尚购物、特色餐饮、民宿客栈、娱乐休闲及文化体验于一体,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览家乡,为他们呈现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底蕴的古城景区。得知这个消息,我很兴奋,庐山市古称“南康府”,历史上就属于文化名城。如今还原“南康城”传统的繁荣,真是旧貌换新颜啊!
如今的家乡,不仅建有现代的高楼,还保留着原有的古建筑,好似诗歌般现代与古朴交融。市中心的周瑜点将台依然威武庄严、保存完好;五公里之外的白鹿洞书院依然千年不老,游客盈门;传唱了数百年的西河戏,依然清脆动听、余音绕梁。走在家乡的土地上,看着错落有致的楼宇、整洁干净的街道,我不禁心生感慨,家乡的人们正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努力地拼接我们的记忆,擦拭传统文化的灯盏,照亮着游子们回家的路……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