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永福
1991年刚参加工作那阵,我的月工资只有121元。尽管那时的物价低,但攥在手里的“米”委实太少了,左支右绌、捉襟见肘是生活常态。当时学校有位50多岁的张老师,他的月工资是170多元,可把我们几个小年轻给羡慕坏了,心说要熬多少年才能拿到张老师那样的“高薪”呀。有天傍晚,老师们正在食堂用餐,校总务主任的爱人、在乡政府当会计的小姚兴冲冲的,人未进门声先到:“加工资了,加工资了,每位老师工资普调6元!”那时是财政包干,老师们的工资由各乡镇统筹,对工资每月上涨6元一事,姚会计自然是消息灵通。顿时,食堂里的气氛热烈起来,一片欢腾,有两位老师甚至兴奋地击掌相庆。那年头,工资涨个6元,就能把老师们乐成那样。记得我的月工资“攀爬”到150多元的那年暑假,有天上午,我与同村的年轻老师在堂屋里一起畅想未来:“到我们退休时,工资一定能涨到300多元一个月……”
我与妻子结婚的第二年,我刚调进不久的学校搞集资建房,我个人需缴纳1.5万元集资款。这些钱现在来看,不算什么,也就一两个月的工资而已,但对当年的我和妻子来说,则是一笔巨款。我们去年结婚时,就已掏空父母的家底,老家实在是无力帮衬。我虽然是老师,但工资菲薄。妻子在镇政府是所谓的“集体干部”,赚得更少,我们手里几乎没有积蓄。我们面皮又薄,拉不下脸来四处去借。就算去借,两边多是些穷亲戚,各家有各家的难,又能借到多少呢?不得已,我们只得忍痛放弃了学校集资建房这个最后的机会。年底,集了资的同事们都搬进新房,张灯结彩,欢欢喜喜过大年,而我和妻子还在外面租房住着。那种恓惶失落,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觉,如今想来仍心塞。当时我和妻子互相安慰,先租房住着,等以后有钱了,咱买个大的。话虽如此,但房子始终是我解不开的心结。有段时间,我在教室里上着课,偶尔还会对着四壁出会儿神,心想,要是我有个像教室这么大的房子就好了。想着想着,我还煞有介事地对教室进行“规划”,这儿做客厅,这儿做卧室,这儿做厨房……
没买小车之前,我们出行很不方便,平时去乡下看望老人,或正月里走亲戚拜年,都无一例外地要饱受“行路难”。天晴天暖还好,我们骑个电动车、摩托车就行了。如遇下雨天,或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骑车可就遭罪了。记得那些年的正月,我们一家三口拎着大包小包去乡下拜年。天寒路远,骑车肯定不行,只好乘坐载客的三轮或昌河车出行。车主为了多载客,拼命把客人往车里塞,塞得人在车里几乎动弹不得,都“板结”到一块儿了。平时,从县城到乡镇,人流量大些,载客的车子还算多。可从乡镇到村组,由于人流量小,没几个人坐车,车主都不愿意跑,载客的车子就更少了。有时在镇上的路口等车去村里,或在村口等车去镇上,都等半天了,还不见车来,急得人直跳脚。在村口等车,久等不来,甚至会被“搁浅”在村里,既到不了镇里又回不了县城。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对当时的我们来说,简直是一个奢侈的梦。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和不断加大投入,教师的工资不断上涨。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政策的落实,以及建立教师工资保障长效机制,老师们的工资收入、地位待遇,更是有了大幅提升和切实保障。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老师们再也不会为钱发愁,再也不会因为“囊中羞涩”而困窘,都能过上比较体面有尊严的生活,都能轻松愉快地投入教学,安心踏实地教书育人。因为教师的社会地位、薪资待遇变得诱人,我女儿也于前年欣然加入人民教师的行列。我们家在镇上拥有一套面积达180多平的“豪宅”,而今在县城又购置了一套宽敞的新房。2017年,一辆崭新的小汽车翩然“飞”入我们家。从此,无论长途还是短程,无论天晴还是下雨,我们一家来去自如,方便多了。
生活好了,手头宽裕了,心情愉快,我也有了闲情逸致,又拾起了放弃多年的文学爱好,利用课余闲暇重操旧业。2023年3月,我成功加入江西省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平时,我还爱好唱歌抒情、跳舞健身,隔三差五出门旅游见世面。现在的我,感觉越活越年轻了,整日里春风满面,精神焕发。心中有火,眼里就有光。幸福的笑容天天挂在眉梢,老百姓的日子自然越来越好!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