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 | (庐山市采风作品选)庐山脚下结文缘

2024-10-22 19:00: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2108

庐山脚下结文缘

■ 张 三

下车第一眼瞅见紫薇掩映下的小塘,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的确,那年,我曾来过这里!

2019年“三八”妇女节,我们来这里搞庆祝活动。自带食材,在一溜柴火灶上,“全民”动手,谈笑风生。一上午时光霎时过去,成就了两桌美餐……

数月后,我的一篇文章首次见报。

五年后的今天,我受邀参加由中共庐山市委宣传部、九江市作家协会、九江市融媒体中心《长江周刊》联合主办,庐山市文联协办,庐山市文化馆、庐山市作家协会承办的创作采风活动再次到来。一路上天气阴凉,秋风阵阵,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使人格外舒畅。路随山势往高处延伸,左侧浩渺鄱湖水面薄雾如蝉翼,右边云雾笼罩下青翠屏风似的庐山仿佛伸手可触。呀!这山海汇合之地的神奇魔幻景致煞是可人。

我抓住这不可多得的机遇,在游玩中感受着“非遗”文化,与认识的不认识的作家互动:同易宁和蔡丽娟作家讨论“诗润童心”采诗活动如何开展;向阿詹作家请教诗词创作技巧;与九江市作协秘书长高梓珍和都昌县作协主席李冬凤一起体验磨豆腐,边拍照边探讨写作花絮;我还惊讶于“笔底春秋”微信群中,网名为“彭祖老爷”的竟是一柔弱女子……在“星子八大碗”上桌之前,我和左凌云作家与《九江日报·长江周刊》主编罗琦坐在一起。闲聊中我俩抛出近来写作中遇到的困惑——没了素材、少了灵感,更焦灼于作品呈现效果欠佳。罗主编风轻云淡:“写作到这一阶段,有‘江郎才尽’之虞,这并非一件坏事,证明你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就好比黎明前的黑暗。此时无需忧虑,亦无需强行动笔。建议多看看书,留心观察、用心思考。或许哪一天某一瞬间突然受到某事、某物触动。到那时,你笔下自然如行云流水。我们组织此次采风活动,也有这方面的用意……”

没承想,有一天我也会挂着“赓续文脉 向江图强”胸牌,忝列于作家队伍,来到庐山市海会镇进行作家走基层采风活动。来之前的多个晚上,我兴奋得几度失眠。毕竟,这迟到40年的体会,弥足珍贵——

小时候我有过当作家的梦想。

12岁那年,我向《儿童文学》投过稿。具体内容我已全然忘却。记得那天晚上,我待家人们入睡后,就着煤油灯誊完“处女作”,装入信封藏在抽屉里。第二天早上,我在朦胧中看见爸爸打开抽屉轻轻抖出信件……这一过程我佯装熟睡,担心爸爸事后当家人面说起我会羞涩。但爸爸看完即原封不动放好。也许知道我自尊心太强,毫不知情般再也未曾提起。打那以后,爸爸好像特意留心:任凭家里经济拮据,除继续给我们订阅《儿童文学》外,还增订了江苏版《少年文艺》。有一回书商来校售书,我斗胆向爸爸开口讨要五毛七分钱,想买本《高山下的花环》,他二话没说随即应允。

信寄出后,我天真地计算着编辑部收信和发出的时间。曾经有一段时间,每天下课后,我装作若无其事流连于收发室赵老师窗前,希望他能喊出我的名字:“张三同学,你的信!”

我终究没等来编辑部的回信。

尔后,高中几年,我数学、英语成绩不理想,得加倍努力又要备战高考,根本无暇去看课外书,更遑论作家梦了;大学学的政史,从图书馆借阅的也全是与纯文学无关的专业书籍;毕业后初登讲台,由于学校英语教师奇缺,我顺理成章地成了一名英语老师,一教就是20多年……我在背离作家的路上渐行渐远。

好在,我没有舍弃自小养成的阅读习惯。1990年参加工作,我自费订阅了《微型小说选刊》;一次偶然间翻阅到二哥早年订的《读者文摘》,我眼前一亮,改订《读者》至今;我还让儿子帮我网购了数十套外国文学名著及历次“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我在工作之余,本着读书可以提升自己、丰盈人生的想法,享受着独立空间的无穷愉悦。然而,我只是看得多,几乎不曾动笔,浑然没有了当作家的念想。

这一状况到2015年有所改变。这年,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庐山市庆云文化社拟出刊《匡庐作证》一书。我身为编委,采访后撰写了一些稿件。正是在这期间我陆续发表了几篇有关抗战的文章,获得众多网友的点赞。有几条留言夸我的文章富有一股穿透力,能直击读者心灵的评论。为此,我陷入了沉思: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不应只满足于自我陶醉,而要肩负起道义和责任——通过发表作品,积极传递正能量;尽己所能,开悟和激励更多的读者受众。这以后,我虽然会在网络上投稿,可仍然缺乏自信,不敢向报刊纸媒投稿。2019年“五一”假期,儿子带来上海交大的苏丹籍同学阿·德南。高兴之余,我以母亲两次亲历外国人(头一次是日本兵)的不同心境写了篇《老外来我家》。同事赵春滚老师阅后,称赞该文立意高雅,语言活泼,鼓励我投往报社。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向《九江日报》。庆幸的是11月14日果真登出。我乐乐陶陶,豪情满怀。此后,相继有拙作在市级纸媒《九江日报》和《九江广播电视报》上刊出。

一出精彩西河戏展示间歇,我盘桓于“秋醉”台前的草地,试图探寻庐山市更多的奥秘。紧绷了一天的云层松弛下来,给了阳光穿透的空隙。一缕秋阳倚着山脊照射,像极了熹微的晨光,洒在我的脸上,惬意而柔和。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