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茉莉花
■ 沈明明
茉莉花,是一种香气小花,它衍生出茉莉花茶,进而升华为“中华第二国歌”《茉莉花》,算得上是花的奇迹。一次又一次的华丽转身,让茉莉小花芳香四溢神州,甚至漂洋过海,遍香寰宇。弥漫寥廓的香味里,有自然气息,有文化气息,还有艺术气息。
其实,茉莉花的原始文化气息,发端于佛教传说的“拈花一笑”。
2600年前,世尊(佛祖)于灵山会上讲法,梵王献花,世尊目视鲜花,沉寂下来,拈起其中一枝,面对僧众微笑。众僧不解其意,面面相觑,惟迦叶尊者有感于心,点头回应,与佛祖相视微笑。世尊开口道:“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最好的佛门正道就是会心,无需语言文字交流,可以直接交心悟道。现在我已经将这个正道交给大弟子迦叶了!
传者无心,受者无心。相视一笑,完成了佛教的一次衣钵继承和心的接力。
世尊拈起的是什么花?据说是“金色波罗夷”,这金色波罗夷,不是别的,正是茉莉花。
佛祖信手这么一拈,茉莉便结缘佛家禅意了。
迄今,佛教信徒膜拜,理当串起一圈茉莉花,恭敬地摆放在世尊面前。菩萨的宝冠上,应当是有镂空的金色茉莉花的。莲花与茉莉,皆是佛家的最爱圣花。
茉莉是随同佛教落种中国的。如同佛教落户中国,中华大地深情接纳了茉莉花。她绽放得很香艳,很纯净,毫无顾影自怜客来遭欺的生分。“茉莉名嘉花亦嘉,远从佛国到中华,老来耻逐蝇头利,故向禅房觅此花。”南宋王十朋这首《茉莉》小诗,便是中华文人爱惜茉莉并赋予其高洁品质的真情抒发。“远从佛国到中华”,点明了茉莉的高贵血统,它从一个文明古国,随佛来到又一个文明古国;“故向禅房觅此花”,诠释了茉莉的文化内涵:茉莉,不只是自然的香,而且是精神的“禅”。
菩萨能稳坐中华庙宇,茉莉能遍植中华,且能被作偶像纵情歌唱,唱出佛门空灵无我的天籁梵音,那是缘于一位高僧。
他佛号慧远,庐山东林寺开山始祖。
慧远的故事很多,流传甚广。他原籍山西,少时学儒,兼学老庄,弱冠开始,迷醉佛家,师从道安。传教千里,终居庐山。师傅道安曾修佛于五台山,那时,茉莉花已从西域扎根在这处佛教名山。师傅带回的茉莉种子被慧远培植东林寺院落内外。
梵音缭绕,茉莉飘香,虎溪潺潺,古樟新绿。
不远处的峡谷,据说是远古匡俗兄弟们修炼的地方,庐山因为他们而得名。匡俗兄弟们修炼升天后,此山“人去庐存”,于是被称为庐山;因为他们姓匡,于是又称匡庐。寻觅先人足迹,慧远有了意外收获。峡谷深处,他识得野茶,咀嚼品味,顿觉神清意爽,浊气尽除,果真是“禅茶一味”!于是,茉莉边侧,又移植野茶,及至来年春风一吹,鹅黄嫩芽,遍立树梢。许是前世姻缘,“佛国”茉莉花辗转而来,在此结缘庐山云雾茶,珠联璧合,都因那个“禅”字。
茶中添花,茶花一体,不只是味境的升华,带来的更是心境的干净。如今蜚声中外的福州花茶,据说正是慧远身后弟子南游传教顺便种下的善果。那是后话。
东林寺内,慧远赏花品茶,不由自主地吟诵起师傅道安五台山学得的佛乐《八段锦》。乐曲舒缓平和,旋律雅致,循环往复,朗朗上口。这曲佛乐,其实就是歌颂茉莉花的,后来流入俗世,逐渐演变为现代民歌《茉莉花》。当初,慧远借来《八段锦》曲式,填入“南无阿弥陀佛”,用音乐吟诵念唱佛号,不断反复,不知不觉中,唱者心现莲花,气通天地,佛光闪亮,净土无垠。
茉莉,佛号,音乐,被慧远整合一处,身、心、口、意,不偏不倚,共同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的,这是最为便捷收获正果的途径。一遍一遍“南无阿弥陀佛”,周而复始,生理不免随之变化,但觉体内颅腔、口腔、胸腔、腹腔联通一气,共鸣一处,气流顺畅,污浊不存,意念里,阴霾尽扫,明亮通透,无拘无束,无障无碍。
这是一个净土世界。
慧远的念佛法门,尽去繁文缛节,简单易行,因此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善男信女,为佛教中国化开辟了一条坦途。
回望佛国,那次拈花一笑,让那枝茉莉,身负使命,穿越两千多年时光,芬芳不断,慈悲为怀,祛除人世不尽烦恼,救赎无数迷途灵魂。
南无阿弥陀佛,好一朵茉莉花!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钟千惠
审核:吴雪倩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