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作家杜宣
■ 张庐山
杜宣原名桂苍凌,九江人,是剧作家、散文家。今年是杜老诞辰110周岁的日子,杜老与我交往的一段旧事,我记得特别清晰。
20世纪70年代末,杜老从上海回到故乡九江住了一段时间,当时组织安排他住在东风饭店。他曾经多次与我接触,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在九江他说地道九江方言,叫我伢儿,很亲切,让我抽空到他的住地聊天,让我讲讲九江民俗和城市变迁。因为我工作比较忙,他也经常下基层,去工厂等单位采风,但是我还是经常抽空到他的住地坐坐。杜老记性特别好,离开九江多年,但九江习俗一点没忘。他没有大作家的架子,穿着打扮和普通人一样,戴鸭舌帽,黑色宽边眼镜,手持一个大烟斗,配一把小刀拨烟丝。他说话风趣,喜欢说笑话。每次见面,他都非常热情地为我泡茶,还为我专门制作了一些大炮筒卷烟,放成一排任我抽。这些烟丝是从上海带来的,味道好极了,现在没得卖。
一次,杜老想去湖口石钟山采风。当时交通不便,市领导都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想去石钟山只能乘公共汽车到新港公社梅家洲,步行到江边,再乘渡船到湖口县。我当时在九江航运公司工作,向领导请示后,派一艘拖头车载杜老过去。记得那天正下着蒙蒙小雨,我们登船直下湖口,半个多钟头便到石钟山脚下。杜老提议不走大道,走山间小路登山。后来我才得知,他是为观看路上历代留下的石刻碑文。小路上杂草丛生,通行不便,可他坚持边走边看,不放过每一块石碑。碑前有杂草,他就亲手除去,慢慢细看。从山下到山上,每块碑文他都细心品读上面的内容,欣赏古人的书法。一个小时,我们才到石钟山上。随后,我们陪他观看山上美景和墙壁上石刻诗词,就在山上的船亭休息。当时,休息室的墙上挂了一幅郭沫若先生游石钟山题写的诗。杜老高兴地赞美此诗,还讲述了他与郭老的故事。《江西日报》驻湖口的记者用海鸥照相机为我们拍了一张黑白合影,可惜这张照片我没有收藏好,后来不知所踪。
当地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还举办了一个小型座谈会,畅谈文艺创作和湖口民俗。杜老对青阳腔很感兴趣,湖口剧团的刘春江老师拿来剧本供他研究。杜老要求他们要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弘扬传统剧目,为广大群众服务。
傍晚,我们返航回九江。上水慢,下水快,闲得无聊,杜老提议找副扑克牌玩玩。那年代,我们打的是“红星五”。赢了,他说到汉口了;输了,他说回上海了。就这样,我们很快便返回了九江。
有一次杜老问我,九江理发哪里理得好?我便带他来到一个理发师那里。理发师为他打理头发,两人还闲谈起来。谈到古今九江名人时,理发师居然谈到杜宣。当时,杜老立即从理发椅上站起来,双手握住师傅的手连声说:“谢谢你记得杜宣,我就是杜宣!”理发师激动地说:“您下次理发,随时来找我理,我很高兴为您服务。”
前不久,我在九江文化宫看到职工藏书协会举办的九江文艺史料展览,其中杜老的著作史料让我感到特别亲切。我收藏了一张杜老照片,是九江书法摄影爱好者胡亚东拍摄的,还收藏了九江藏书协会胡荣彬编写的《杜宣诞辰百年纪念册》,这些珍贵的资料让我对杜老的回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方旬瑜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