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鄱湖之滨,一个个生态养殖基地风生水起,一株株特色农作物承载致富希望……金秋时节,行走在湖口县乡村,处处呈现勃勃生机,共享丰收喜悦。
产业化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
田野孕育着万物勃发的希望,农业向着“新质”方向迈出坚定步伐,大豆、螃蟹、水稻……一个个充满旺盛活力的农业产业,在湖口县大地谱写新乐章。
近日,记者走进湖口县流芳豆文化产业园内的江西芳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只见无菌车间内,工人们正在赶制大豆制品。“我是土生土长的流芳人,从小就耳濡目染,熟知各种各样豆制品的制作。为了提高大豆附加值,今年投资创办公司,加工生产豆制品。”该公司副总经理宋论泉说,公司种植豆子,加工生产红豆蛋黄酥、绿豆糕等30余种糕点,并通过电商平台把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预计年销售营业额3000万元至5000万元,可带动6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据了解,湖口县流芳豆文化产业园入驻企业20余家,仅2023年就加工大豆近2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带动700余人就业增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年来,湖口县坚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构建多元化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农业提质、农民增收、农村和美的协同发展道路。目前,该县重点培育规上农业企业27家,创建3个农业产业化省级联合体。新认证赣鄱正品品牌3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农产品39个,使农产品“产得好、卖得出、有效益”。
退捕渔民有了新职业
今年41岁的张帅是喝着鄱阳湖水长大的,祖祖辈辈都是以捕鱼为生。自鄱阳湖和长江全面禁捕后,他便收网上岸,不仅享受了渔民退捕红利,还在上岸后的几年间探索出了大闸蟹菌藻平衡生态养殖技术,并于今年实现了规模化精养。
“母蟹成熟了,首先要检查第二只腿是否结实,其次是看螃蟹肚脐底部是否有黄。”在舜德乡的湖口螃蟹标准化养殖基地,张帅看着刚刚捕捞的一只只个大饱满、肉肥膏红的螃蟹,仔细检查品质。张帅介绍,今年该基地投放蟹苗1500余公斤,大部分螃蟹已经完成最后一次蜕壳,预计产量在5万公斤,产值达700万元左右。同时,他准备扩大养殖规模,向有创业意向的退捕渔民提供蟹苗和养殖技术,走上共同致富道路。
张帅只是湖口县退捕渔民创业就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湖口县共有渔民820人,专业渔民276人,兼业渔民544人。为妥善解决禁捕退捕后渔民生计保障问题,湖口县常态化为退捕渔民提供政策宣讲、就业指导和实用技能培训服务,建立退捕渔民就业动态台账,落实专业渔村结对帮扶。许多渔民从捕鱼人到护鱼人、从渔业人到农业人、从捕鱼人到养鱼人,实现了“弃渔上岸转产”的华丽转身,开启崭新生活。
机械化助力粮食丰收
随着中稻陆续成熟进入收割季,各地农户抢抓晴好天气,利用高效农机开展收割作业。粮食烘干厂也忙碌起来,多台大型烘干设备在烘干作业,干稻谷源源不断地从出粮口倾泻而下,金黄色的稻谷在仓库内堆积如山。
近日,在湖口县锦益粮食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在烘干机前忙碌。该公司负责人杨剑南介绍,目前粮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稻谷烘干不受人力、物力及天气影响,不仅有效减少粮食浪费、损耗,且品质高,水分含量达标,更易于仓储,确保颗粒归仓。
从育秧、机插、飞防、机收到烘干,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不仅为该县农业现代化生产注入源源动力,也支撑着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湖口县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推进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农业机械化持续快速发展,截至目前,湖口县拥有大型农机555台套,总动力达8.5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33%,为全县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郑飞华 于慧鹃 九江日报记者 朱曦薇)
编辑:吴晨
责编:钟千惠
审核:杨春霞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