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讲述)两首旧诗引起的回忆

2024-12-09 17:40:54   
浏览量 29780

image.png

两首旧诗引起的回忆

■ 景玉川

我有幸是“老三届”大学生中的一员。我就读的学校叫九江师范专科学校,即今天九江学院的前身,是比本科低一级的专科。当时一些进入九江师专的人并不是因为考分低,实际上这些人考分超过或远远超过本科分数线,只是由于年龄偏大,才屈就在这所刚刚由中专转为大专的学校里。所以,这两届学生尽管属专科生,但出了不少人才。仅我们七八级中文班,当作家、学者、教授的,以及政界人士,就有不少。

那时候,进中文系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当文学家的梦想,大家的文学功底都不低。但当作家却需要机遇,所以我们班同学毕业后,大都在行政和大、中学校的工作岗位上。这些人中,不少人身上曾闪烁着文学的才华,吴曲(化名)就是其中一位。

吴曲是南昌市人,1978年从赛湖农场考入九江师专。当时,七八级的中文系只有一个班,60多名学生,仅5名女同学,我们戏称“五朵金花”,吴曲是其中年纪较大的一朵“金花”。七七级、七八级大学生思想活跃,文学社团蜂起,很多社团都有手抄或油印的刊物。七八级中文班有一个“叮咚”文学社,吴曲是该社成员,《诗岛》是这个文学社的刊物之一。那个时代的同学大都有一定的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青年学子对国家的命运和民族兴亡都特别关注。他们往往将自己的情绪通过诗文,宣泄在自己的刊物上。这些诗文表面上看似消沉,却展示了作者胸中澎湃着的青春激情与追求。1980年春夏,《中国青年》杂志发起了一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的大讨论,社会反响强烈,很多人都加入了这场大讨论。

这年十月,吴曲在教室后面黑板上发表了一首小诗,题名《无题》。“不要打听,为什么这般郁闷/生命之舟对于我,是过于平稳/没有涟漪,没有波澜/当然,也失去了应有的激情/不要打听,为什么这样消沉/我已失去了如火的青春/上帝安排的归宿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参加这场‘人生的讨论’。”

我见了,也写了一首小诗回应她,题为《给诗人》:“当年我曾痛饮诗的甘泉/长歌短歌,往返流连/而今风雨已洗尽我缠绵的诗情/我只好献上我内心的祝愿/愿诗岛不仅有湖水的轻吟/更希望看到她惊涛击天/人生不会永远是烟波画船/更多的是风吹浪卷/愿诗岛播下爱情和理想/培育出不屈与贞坚/更希望用青春写下壮丽的诗行/让后代吟诵你们不朽的诗篇。”

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旧笔记本中找出了这两首诗,读罢无限感慨:吴曲的《无题》,显然比我的那首诗要高明得多。她的诗,虽然似乎有些伤感,但深沉、真情,具有好诗应有的形式美、音韵美和内在的意境美。在诗人看似无奈的伤感里,沉淀了她和我们民族十年的苦难与沧桑。而我的那首《给诗人》,写作时不能说情不真,但随着时光的淘洗,却显出了它的浅薄和在华丽辞藻掩盖下空洞的说教。

遗憾的是,毕业以后,七八级中文班同学举行过几次聚会,其他女同学都曾聚首,唯独不见吴曲。不知她现在何方?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文婧

责编:钟千惠

审核:朱静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