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九江丨(风土)岁月沧桑蒲塘驿

2024-12-14 19:25:00   长江周刊
浏览量 31559


岁月沧桑蒲塘驿


■ 胡海松


驿路在古时也称官道,相当于现今的国道。唐朝著名散文家柳宗元有一篇纪实散文《馆驿使壁记》,文中记述了从长安通往全国主要地区有七条放射状的陆上驿路。其中第三条是从长安到西南的驿路,途经襄州(今湖北襄樊)、鄂州(今武汉)、洪州(今南昌)、吉州(今吉安)、虔州(今赣州)直达广州。德安境内的驿路就属于这条官道。

此驿路在德安境内的具体线路为:北面从德化县塘埂铺(今柴桑区岷山乡境内)进入德安县,经林泉清塘畈、林青畈(今林泉村境内)、黄㛚铺、乌石门、通过县城,再经阳居铺(九仙岭山麓)、米岭铺(今共青米粮铺)出县境进入建昌县(今永修县)。明朝嘉靖年间,驿路北端改道,改从德安高塘黄墩欧家附近入境,经黄登铺(在高塘乡政府前)、泗溪铺(在高速公路德安北收费站附近),连接到乌石门。

唐武德八年(625),朝廷以历陵县(德安县前身)故址立蒲塘驿站。唐代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写《蒲塘辨》,对蒲塘的来历进行考证:“土俗所呼博浅水,浦与敷音转尔。南有博阳山,土人呼为濮阳山,濮博声讹。水北有历下村,疑古历陵也。”据《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第八百七十七卷九江府部古迹考:“蒲塘驿,唐武德八年置,贞元中改为蒲塘场,咸通五年刺史李章复置。后改为德安县,移场于县之东北一里许。宋仍为驿。”驿站是古代传递官府文书和供出行官员途中的食宿休息机构,相当于今天的邮政局、政府招待所。

唐朝的驿站分陆驿、水驿、水陆相兼三种,都设置在交通要道上,大体上为三十里设一驿站,全国共有1600余所,其中1290多所陆驿,蒲塘驿属陆驿。驿站有等级之分,不同等级驿站有相对应的驿夫、驿马和作经费开支的田产。蒲塘驿属什么等级,查不到记载的文献资料。

唐朝的驿路修建得很宽阔,有“十里走一马,五里一扬鞭”“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的赞词。其传驿速度也非常快,朝廷的政令从发出后,两个月就可以推行到全国各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是诗人杜牧的诗句。杨贵妃要吃荔枝,唐明皇为了讨好她,就令盛产荔枝的岭南地区通过驿站将新鲜荔枝送过来。岭南到长安2000多公里,荔枝只有7天保鲜期。驿站平时的传送速度有具体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驿使的速度是每天四至六驿,大约120里至180里,遇到紧急情况,是每天十驿至十六驿,大约300里至500里。给杨贵妃送的荔枝为了保鲜,驿站肯定是用最快的每天500里的传送速度。杜牧的诗描写的是唐明皇的奢侈和胡乱作为,但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唐朝驿路的强大快递速度。

到了宋代,在驿站基础上又设立“递铺”,也简称“铺”。此后,递铺与驿站职能分开,递铺专管文书传递,驿站专接待过往官吏的食宿。递铺到了元代,制度更为完善,名称也改叫“急递铺”或叫“通远铺”。一般每十里设一急递铺。

德安驿站和递铺的规模如何?《德安县志》里只有对元明清时期的记载。元、明时期,德安境内设有五个急递铺,分别为:总铺(在古县城南)、阳居铺(在九仙岭西侧)、泗溪铺(在丰林依塘骆驼山下)、黄㛚铺(在原黄㛚乡政府驻地,明嘉靖改迁到高塘,改称黄登铺)、林青铺(在今林泉村境内,明嘉靖驿路改道后废)。急递铺配有铺兵,德安每个铺配有4名铺兵。铺兵在送公文时,腰束皮带,悬挂响铃,持长枪,挟雨衣,遇夜持火把,遇窄道则下马步行,路人闻铃声则避让。铺兵闻铃声则出来迎接,一铺接一铺地急速传递。清同治十年(1871年),德安的递铺共有递使150名,驿马50匹,马夫15名。德安的递铺直到清宣统三年(1911)因南浔铁路建成被撤销,改办为邮局。

作为驿站的配套设施,德安驿站在县城内曾设有五家公馆,接待驿路上来往官吏和商旅食宿,其中有一家“迎恩公馆”,专门接待过往的朝廷钦差大臣。

驿路给德安带来了历史文化的繁荣,古代有许多文人仕宦在路过此地时曾留下诗文和碑刻。如唐代,白居易的诗《早发楚城驿》(蒲塘驿初属楚城县管辖),宋之问的诗《寒食江州蒲塘驿》,韦应物的诗《自蒲塘驿回驾经历山水》等。在宋代,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文彦博、晏殊等众多文人学士都到过德安一游。苏轼在游县境内义门陈东佳书院时,留下《吟东佳书院》诗:“曾至东佳书院来,紫岩洞口荔枝阶。藏书楼阁萦泉水,洗砚池潭连石岩。寄咏舒中朝对弈,一字园内夜含怀,八方亭外五株桂,岁岁秋风一度开。”

“乌石清泉”为德安古时著名的八景之一,它在县境内古驿路上的乌石门处。乌石门,因驿路而成为古镇,古时称乌市门,驿路穿街中心而过,青石板街面,有店铺40多家,博阳河绕其南侧而过,河水碧波荡漾。坐落在乌石门旁边的乌石山,半山腰处有一观音阁,此阁依岩而建,负山带水,驿路从阁旁经过。阁园内有一泉井,泉水清冽甘润,从不干涸。井旁建有一亭,称“清泉亭”,供驿路上过往行人休息。“游人憩坐其中,仰望头上山峰,俯瞰足底波涛,几疑身在画中。”这是古人对此处的文字描述。

乾隆三十九年,清著名戏曲理论家、诗人、朝廷吏部主事李调元,奉使任广东学政,路经“乌石清泉”时,见风光秀丽,亲书“垂云岩”三字,作七绝一首:“苍松怪石起嶙峋,乌市岩前暂驻轮。绝胜嘉陵江上路,淡烟微雨送行人。”并将题词和诗刻石匾留存,此石匾还保存着,现镶嵌在观音阁的山岩下。与此石匾一同保存被镶嵌在同一处的石匾还有清文化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和两江总督高晋亲书的“乌石清泉”、清朝廷主考官福申亲书的“山水清音”。这是德安古驿路留存至今日的实物见证。

明、清时,德安因处在驿路上,武汉、南昌等地的戏班常来此赶码头唱戏,使得旧时的戏曲在德安有着繁荣发展。德安潘公戏、西河大戏、南河大戏三种剧种,现已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其中,西河大戏起源于清道光末年,在赣北地方戏曲中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被载入《中国戏曲曲艺辞典》。

江西省境内现存有三座纪年可考的北宋古石拱桥,其中有一座在德安境内,它飞跨原县城南郊古驿路上的罗汉港,被称为“罗汉桥”。此桥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代的驿路,使德安交通便捷,信息流畅,文化繁荣;今日的德安,道路更是四通八达,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福银高速、105国道、316国道、昌九大道纵横交错地穿越境内,让德安今非昔比、日新月异。

周刊邮箱:jjrbcjzk@163.com

主编热线:13507060696


版权声明

本原创内容版权归掌中九江(www.jjcbw.com)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谢绝转载。


编辑:王嘉琪

责编:钟千惠

审核:吴雪倩

继续阅读
热门评论

扫一扫二维码下载掌中九江

咨询热线:0792-8505892

Copyright © jiujiangzhangkongchuanmei.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13005689号

赣公网安备 36040302000178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6120190002号